“短信之父”辭世:短信也在離我們遠去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中國日報網7月3日綜合 現在,你還有多少“短信”記憶?事實上,短信正在離我們遠去,而那個發明“短信”的人也走了。被全球廣泛認作是短信之父的芬蘭工程師馬蒂-馬柯能(MattiMakkonen)日前不幸因病辭世,享年63歲。
曾供職于諾基亞和芬蘭電信的馬柯能,被公認是全球首個提出通過移動網絡發送短信概念的工程師。早在1984年,他就設計和提出了現代短信(ShortMessageService,簡稱SMS)系統的雛形。
也許那個時候他并沒有想到,20多年后,全世界每年發送的短信為運營商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如今,短信卻已步入了耄耋之年——隨著即時社交軟件的普及,短信的功能幾乎被完全取代。現在躺在你手機里的短信,也許只有運營商的話費提醒和互聯網服務的驗證碼了。
那么,“短信”如何走過其光輝歲月?
沖上巔峰:借助手機擴張 青年人是主力
1992年,22歲的加拿大工程師NeilPapworth用電腦給同事RichardJarvis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條短信,總共15個字符(包括空格):“merrychristmas”。
此后,在功能機和早期智能機時代,短信走上了巔峰的時期。
在NeilPapworth的第一條短信誕生后,電信公司Acision將首套ShortMessageServiceCentre(SMSC)短消息服務中心系統投向市場,隨后挪威的電信公司Telenor成為了第一家簽約的公司。短信開始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短信的真正擴張歸功于手機的普及。2012年MattiMakkonen在接受BBC采訪時曾說過:“在我看來,短信業務的真正發端,是從諾基亞發布第一款方便輸入的手機開始的。”這部手機就是諾基亞在1994年推出的“Nokia2010”。
實際上,MattiMakkonen在早年也是諾基亞的員工,隨后擔任一家網絡金融服務公司的CEO。2008年,因為在短信上的卓越貢獻,MattiMakkonen還曾獲得《經濟學人》創新獎。
中國的第一條短信在何時誕生已經無從考證,不過中國移動通信網絡在1994年就具備了收發短信的能力,彼時的手機也還是有錢人的專屬。到1998年,移動和聯通擴大短信業務,之后隨著手機中文輸入法的進化和動感地帶之類短信套餐的誕生,短信在2001年左右開始大規模普及。到2004年,中國手機用戶一共收發了900億條短信。
短信的普及也催生了許多社會現象,青少年是最大的貢獻者。從1990年代開始,青少年們為了避開家長們的監管,越來越喜歡用短信而不是電話交流。
第一個用短信和觀眾互動的電視節目來自MattiMakkonen的家鄉芬蘭,那時一些節目開始用短信接收觀眾的回函。這種新的模式影響了娛樂業,短信猜謎、游戲等都能通過短信做出更多的互動。
你可能還記得2005年的《超級女聲》,在總決賽那天,冠軍李宇春得到了352萬的手機短信投票,前三名選手一共讓觀眾發送了超過900萬條短信。
也許你并不喜歡廣告短信,但短信一對多的群發功能給廣告主們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而手機報這樣的訂閱服務也為媒體開創了新的分發渠道。
甚至,短信在某些方面影響了政治活動。2001年1月,菲律賓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涉入貪污的丑聞,并動用權力阻撓調查,民眾在氣憤之下,利用短信連鎖互傳(chainletter),組成了游行隊伍抗議,最后總統被迫下臺。
再后來,短信也不僅僅能發送文字了,語音短信和彩信又成了新的潮流,但由于資費昂貴,他們并沒有獲得像短信一樣的成功。
遭遇沖擊:即時通信軟件來了
短信受到的沖擊來自即時通信軟件。2010年,KikMessenger登錄iOS和Android平臺。這是一款智能手機上的免費軟件,上線15天就獲得了100萬的登錄用戶。
KikMessenger能做到的,就是掃描手機的通訊錄,提醒其中同樣在用Kik的聯系人,相互添加,用戶之間就能實現免費的信息對話。從功能上來說,Kik已經做到了短信能做到的,而且不用花錢。
對這些IM(InstantMessaging)軟件來說,抓取通訊錄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環。早期的IM軟件并沒有這項功能,用戶需要設置ID才能相互添加,自行建立通訊錄。Kik的做法被幾乎所有IM軟件所效仿,此后它們做到了一瞬間獲得手機通訊錄,更進一步地取代了短信。
再之后的事情你應該都清楚了。截至2010年底,PingChat、Whatsapp等類似的應用快速崛起,在中國也有米聊和微信,后者的用戶量在語音功能推出后呈指數級增長。
除了IM以外,蘋果2011年推出的iMessage在這個方面做了更徹底的整合,它相當于短信+IM,會檢測接受信息的對方是否為iMessage用戶,一旦確認可用,短信將會自動切換至iMessage,用戶甚至不用安裝任何應用。2012年,蘋果設備的用戶經由iMessage總共發送了3千億條信息。
與之相應,短信業務收入隨之下滑。電信研究機構InformaTelecoms&Media日前在其報告中指出,預計全球每年的短信收入將從今年的1200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970億美元左右。其中亞太地區每年的短信收入將在預測期內降幅最大,從2013年的458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380億美元。
此前,在接受BBC采訪時,MattiMakkonen被問到:“短信會被Facebook、Skype等即時通訊軟件取代嗎?它還能再活20年嗎?”,MattiMakkonen的回答非常豁達:“20年是個很長的時間……不過我相信可靠的、方便的通訊方式將永生不滅。那時候它叫不叫短信已經不重要了。”
現在的智能手機,本質上已經是一部移動電腦,它的電話屬性正在被逐漸弱化。目前來看,短信最廣泛的運用僅剩下驗證機主身份了,這也許是短信存在下去的唯一理由。
MattiMakkonen從始至終沒有為短信這個點子注冊專利,所以他一生也并沒有因此獲得任何經濟利益。“我并不覺得自己做了一項創新,有眾多想到并理解這個需求的人,我只是其中之一。”(綜合好奇心日報、通信世界網等報道)


- 《大愛:日本遺孤的故事》圖片展在東京舉行
- 美國史上最高!墨西哥灣漏油 BP允賠187億美元
- 美國婚姻制度變天 一夫多妻制合法化?
- 日本企業獲泰國城鐵數十億元訂單 長40公里2019年開通
- 習近平特使孟建柱會見卡梅倫 提升中英戰略伙伴關系
新聞熱搜榜
24小時新聞排行
24小時熱評排行
獨家策劃
精彩推薦
- [熱點] 53歲克魯尼被曝造人成功 嬌妻已懷孕3月
- [電影] 《少年時代》拿下英國電影學院獎
- [頒獎] 第57屆格萊美獲獎名單出爐
- [熱議] 筷子兄弟方否認全美音樂獎買獎:買得起嗎
- [拍賣] 瑪麗蓮夢露300件遺物將拍賣 預計可以售出621萬
- [電影] 環球難以終結《速激》系列 辟謠稱至少還有三部
- [熱點] 《西游記》重播3000次 六小齡童申吉尼斯
- [蠟像] 海瑟薇新蠟像嚇人 發型土氣張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