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互致新年賀信。阮富仲表示,去年越中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實現互訪,各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文中以我耳聞目睹的真實事例,介紹了習近平自覺提高前瞻性戰略思維,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開拓精神。周偉思:關于習近平對正定的教育和人才所做的具體工作,應該分為3個層面來談。
趙德潤:改革開放初期,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帶領人民改寫了“高產窮縣”的歷史,我有幸見證并記錄了這段歷史。” 談到正定“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新戰略形成的過程,習近平同志說,除了他和縣委、縣政府的調查研究,專家顧問團的作用舉足輕重。
2月6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并共迎新春。近年來,中國的多黨合作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各民主黨派認真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職能,多黨合作制度優勢充分彰顯。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7日在中南海會見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王后馬克茜瑪。
訪貧問苦、探望老人、老友敘談……習近平的愛,既細膩溫柔,又博大寬廣。歲末年初,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圖文故事,同你一起感受大國領袖的百姓情懷。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并共迎新春。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新當選的領導班子成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統一戰線廣大成員致以誠摯問候和新春祝福。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引導廣大成員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使新時代多黨合作展現出勃勃生機。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戰略目標。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為何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建設這一體系?又從哪些方面著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析。
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7日分別向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開幕式致賀辭。
2月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公開發布,這是按照不久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的最新部署。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進入新世紀以來連續下發的第15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道。每逢佳節,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生活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實際困難,是總書記牽掛的頭等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我們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
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習近平時代觀具有兩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嚴謹的科學精神,深化了關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新時代作出了科學分析和科學判斷。二是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懷,以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世界安寧為理想目標,勾勒出美好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