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鐵路建設持續推進,全8個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五千億元。中國鐵路作為“交通強國”的“實力擔當”,致力于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每一公里鐵路都帶著經濟“流量”,每一個站點都具備民生溫度,每一趟列車都載著致富砝碼。
一張鐵路網重塑物理空間。“十四五”以來,中國鐵路建設持續發力,鋼鐵巨龍跨越山河,路網規模持續擴充,到今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有望達到16.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5萬公里左右,真正將“八縱八橫”藍圖印刻在中國大地上。讓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群全部實現高鐵連通,京津冀“1小時通勤圈”由市市通高鐵實現,長三角公交化出行由每天超2400列高鐵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高鐵保障14分鐘跨越深港,成渝雙城間每9分鐘一趟高鐵做到了日運旅客超100萬人次……這些成績彰顯了中國鐵路的硬核實力,這些成績印證了“鐵流”所至必將重塑物理空間。
一頁火車票飽含民生溫度。中國鐵路首先保障“走得了”的問題,新增西部鐵路里程占全國新增里程60%以上,新增線路覆蓋川藏、新疆等地區,讓中西部地區聯通全國。公益性“慢火車”為交通不便地區群眾提供趕集就醫、求學致富的“平價通道”。其次消除“走得好”的顧慮,電子車票、刷臉進站、智能安檢、高鐵WIFI、便捷換乘、出站接駁等智慧服務,讓旅客享受安全便捷出行服務。最后解決“吃穿用度”的擔憂,保障民生物資運輸,是中國鐵路肩上的社會責任,鐵路在煤炭、糧食、石油、化肥、冷鏈、防汛救災等重點物資運輸中,發揮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重要作用,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生動詮釋。
一條鐵路線打開國際舞臺。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合作深化拓展,中國鐵路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實現了從鐵路建設項目輸出向標準體系輸出的跨越。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運營成績顯著,為東南亞國家送去技術服務和人才崗位;中吉烏鐵路、中泰高鐵、中蒙鐵路等跨境項目建設推進,將重塑歐亞大陸交通格局,撕開國際合作壁壘。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11萬列,覆蓋歐亞26國229個城市,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亮麗符號,助力實現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目標,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鐵路“慢慢”而修“遠”兮,吾輩深受其惠。從0到16.5萬公里,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山村,中國鐵路越修越遠,修到了人民群眾心中,修成了增進民生福祉的堅實紐帶,修成了構建美好出行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文/周濤 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