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本桓高速威寧互通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落水管安裝作業,為全線即將開通做最后的準備工作。
威寧互通式立交位于明山區威寧村,項目起點與沈丹高速連接,途徑上跨沈丹高速、上跨南沙河、上跨濱河北路、上跨太子河、上跨溪田鐵路。此互通設置跨太子河特大橋2座,此特大橋也是全線唯一一座特大橋,該橋由中鐵七局承建。
本工程集“跨河、高墩、大跨、互通”于一體,技術復雜,難度極高。鋼箱梁頂推工藝的精準演繹作為全線的關鍵控制點,跨太子河大橋主橋采用大跨度鋼箱梁結構。項目創新性地采用了“步履式頂推”施工工藝。可同時多點頂推,分散對下部支承結構的水平和豎向載荷,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靈活,安全性好,可靠性高,適宜本桓高速跨鐵路狹小空間、大噸位構件的頂推。
威寧互通樞紐立體交通的復雜編織樞紐采用單喇叭+部分定向T型復合式立交,匝道縱橫交錯,猶如“空中立交橋博物館”。施工中大量采用預制裝配化技術。墩柱、蓋梁、箱梁等在預制場集中生產,然后運輸至現場拼裝。此舉極大減少了現場作業時間和對環境的干擾,保證了構件質量。
項目秉持“工匠精神”,嚴格執行“首件制”,為每道工序樹立樣板。對鋼箱梁焊接進行100%無損探傷;對每一批混凝土進行強度、耐久性檢測;建立質量追溯系統,施工中,對泥漿、廢水全部經處理后循環使用或達標排放;對施工跡地及時進行生態復綠,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太子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做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面對高空、跨路、跨河、大型吊裝等眾多超危大工程,項目部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推行“安全積分制”,激發工人主動性;對頂推等關鍵工序進行全員安全技術交底和應急演練;引入智能安全帽、VR安全教育體驗館,筑牢人的安全意識防線,實現了“零死亡”的崇高目標。由于多條匝道上跨或下穿既有道路,車流不息,跨線施工安全采用“硬質防護+全天候監控”模式,搭建堅固的防護棚洞,并安排專人24小時巡查,確保下方行車安全。
本桓高速跨太子河大橋威寧互通樞紐的提前通車,極大地改善了遼東地區的交通條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這座屹立于太子河上的鋼鐵巨龍,是所有參建者用奮斗書寫的最美紀實,是一座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的偉大豐碑,更是建設者們智慧、汗水與擔當的永恒見證。(圖片由閆鳳授權提供)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