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家鄉的工業經濟實力這么強,期待未來能將專業所學與家鄉產業需求相結合,為家鄉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近日,在桐柏縣黃崗鎮,參加“家鄉行·學子情”大學生暑期返鄉觀摩活動的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尹子杰感慨萬端地說。
近年來,桐柏縣黃崗鎮堅持工農業齊頭并舉、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鎮域經濟保持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吸引了在外人才返鄉創業,共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進行曲。
桃產業是黃崗鎮的特色產業之一。圍繞桃產業發展,該鎮建成了萬畝桃園,10公里賞花路線全線貫通,完善生產路6.2公里,新建提灌站及蓄水池11處、攔河壩3座,灌溉管網達26.5千米,電力設施配套齊全,新建900平米全鋼架結構桃果交易市場,強化了產業自身造血能力。連續多年舉辦“桃花節”,打造“賞花--采摘--桃園生態游”全域旅游、全面發展模式,“小桃子”逐漸成為富民興鎮的“大產業”。目前,全鎮桃樹種植面積已超過3萬畝,成為全縣面積最大的桃產業種植基地,涵蓋沙紅桃、蟠桃等20多個品種,帶動種桃戶500余戶,畝均收益6000元。其中,沙紅桃已通過國家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桃產業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新增收入6.8萬元。據黃崗鎮黨委副書記陳照明介紹,桃產業帶動了廣大群眾就業增收,共同富裕,高峰期鮮桃日均銷量達40萬斤以上, 每日可吸納300余村民參與采摘、包裝等工作,人均日收入超200元。
黃崗鎮山地丘陵多,土壤土質適宜中藥材種植。鎮里以艾草、夏枯球兩大道地藥材為重點,以區域性中藥材集散基地為樞紐平臺,構建種植標準化、加工精細化、流通高效化產業發展體系。黃崗鎮艾草產業的龍頭企業南陽豫桐金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獲得全國首家艾草有機產品及土地有機轉換雙認證,艾制品發展出8大系列。全鎮艾草種植面積達3.5萬畝,近3000戶農戶通過種植艾草年均增收萬元以上。全鎮艾草基地年加工能力超5000噸,“黃崗金艾”系列品牌20余種深加工產品暢銷市場,夏枯球生產企業與王老吉等知名涼茶品牌企業達成合作關系,中藥材產業“蛋糕”越做越大。
“黃崗紅葉”久負盛名,有“中原紅葉之都”的美譽。帶領黃崗籍大學生參觀紅葉苑基礎設施的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月介紹,黃崗紅葉景區屬大別山脈高老山區,橫跨高老山和啟母嶺兩座海拔800米的高山,紅葉面積60余平方公里,以黃櫨為主要品種,間雜野楓、柿樹、木梓樹等。景區內怪石嶙峋,分別被命名為盤姑奶臥像、西游記人物群像、情人石、雙獅峰、風動石、飛來石等,它們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紅葉伴奇石,紅綠美如畫,每年秋天,來黃崗觀賞紅葉的各地游客絡繹不絕。今年,黃崗紅葉又成功入選全國“四季村晚”(秋季)示范點,紅葉經濟發展后勁十足。
黃崗鎮黨委政府立足做大做強“紅葉經濟”,持續實施春季綠化工程,在紅葉大道沿線栽植美國紅楓,對景觀林進行修枝撫育,并利用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飛防”作業,精心呵護紅葉景點。此外,鎮政府還通過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就業崗位、代銷農副產品等多種途徑,支持引導群眾開辦農家樂餐館、土特產展銷點,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增收致富。據不完全統計,紅葉觀賞季節,景區月游客量達10萬人次左右,門票日收入約5萬元,游客消費涵蓋餐飲、住宿、紀念品購買等多個方面。紅葉景區附近農家樂餐館發展到20余家,農副產品經銷點30余處,這些餐館和經銷點旺季凈收入戶均達10萬元以上。
黃崗鎮是一個盛產鐵礦石、金剛砂、鐵精粉的工業重鎮,年產鐵礦石達5萬噸,優質鐵產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黃崗鎮副鎮長雷春東介紹,近年來,該鎮著力推動礦產業結構向多元化、可持續方向轉型。通過與臺資企業東裕精密金屬有限公司合作,黃崗礦業搭載上創匯發展的“快車道”。今年招引的70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總投資55億元,投產后可創造近2000個就業崗位,實現稅收約12億元,為鎮域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