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隆德縣,肉牛養殖不再是農戶“單打獨斗”的活計。通過一套覆蓋全縣的大數據管理平臺,從牛舍到餐桌、從飼草調配到貸款銷售,整個產業鏈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透明、高效和。
這一切,源于隆德縣構建的肉牛產業聯合體模式。以龍頭企業楊河牧業為代表,聯合體整合了全縣134家規模養殖合作社和5000多戶散養農戶,推行統一品種、防疫、飼喂和標準,不僅顯著降低了疫病風險和養殖成本,更讓每頭牛的出欄品質有了保障。
大數據平臺是這套系統的“神經中樞”。農戶通過手機小程序就能實時查看肉牛健康狀況、市場行情,接受科學喂養指導;飼草配送中心依托數據精準調度,實現“自產為主、外調為輔”,去年共配送飼草7600多噸,為農戶節省成本近77萬元。
資金周轉難一度是養殖戶的“心頭病”。如今,聯合體主動對接銀行,通過信用篩選和數據支撐,已協助97戶成功貸款4381萬元,用于棚舍改造和規模擴大,“沒錢養?!钡睦Ь车玫骄徑?。
更讓農戶安心的是“不愁賣”。平臺打通線上線下一體銷售渠道:一方面與外地企業簽訂長期訂單,以高于市場價收購;另一方面開設直營店、發展直播帶貨,打響“六盤山牛肉”品牌。訂單化生產使農戶每頭牛至少多賺2000元,去年外銷牛肉達1293噸。
隆德縣的實踐表明,數字技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當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變成“新飼草”,傳統養殖業便煥發出新的生機,真正讓農戶的好牛肉賣出了好價錢,迎來了好日子。(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