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所有柱體的‘質量印章’像極了現在風靡的旅游蓋章打卡,該‘打卡’的地方你們也都沒落下。”看著中交三航局六公司灌南第二小學工程柱體外觀棱角分明,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均滿足規范要求,業主單位贊不絕口,并給出了“很滿意”的好評。
灌南第二小學工程是福建廈門市重點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31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擁有42個教學班,可提供1890個學位,能夠進一步優化片區義務教育布局。
作為本工程的核心構件之一,項目共需澆筑大大小小的柱體1250根。但房建工程在混凝土工序后還有抹灰、噴涂等工序,常見的露筋、蜂窩麻面、爛根等質量問題極易被看似美觀的外表暫時“藏匿”。“一旦存在問題,暴露是早晚的事,咱們可得想個辦法盯好各個細節。”建設初期,項目經理蘭錦榮便帶領項目團隊集思廣益,研究出把控混凝土工序質量細節的“攻略”,著手定制“質量印章”,使其得以在建設過程中實時把相關信息“印”上墻,確保工序及時核驗、問題如期整改、質量責任到人。
項目團隊秉持“樣板先行”理念,開始了首件結構柱的施工,爭取讓“質量印章”早日上墻。基于橋梁施工的經驗,團隊比對發現,由于橋梁墩柱外觀無裝修面、控制措施多,對于混凝土的外觀要求往往比房建項目的要求要高。“那我們就用好‘提級思維’,用精細化管理為高質量履約再上一層保險。”項目總工程師羅慶燦說道,并同團隊一道決定沿用橋梁施工中的高標準,嚴控結構柱的尺寸、垂直度、鋼筋間距、混凝土抗腐蝕性等指標。
澆筑結構柱的混凝土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就好比睡覺不踏實的孩子,為了讓其“安睡”就必須為其定制嚴絲合縫的“睡袋”。項目團隊先綁扎好適配的支撐架,并在此基礎上搭建模板、捆綁鋼筋,“睡袋”初步成型。但試驗發現,看似密不透風的模板,其拼接處還是難免有漿體緩緩滲出。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就再全方位包牢邊角。”針對底部漏漿問題,蘭錦榮帶領項目團隊采用同標號砂漿坐底,進行底部調平封堵;針對側面模板拼接處的漏漿問題,則是用橡膠條進行封堵。在“銅墻鐵壁”嚴嚴實實的包裹下,混凝土終于規規矩矩地成型。
漏漿問題不再,正當“質量印章”準備上墻時,項目團隊卻發現,不同于橋梁墩柱所使用的鋼模板,房建項目采用的木模板在反復使用幾次后極易出現變形,進而使“睡袋”漏風。為此,項目團隊通過測試得出了模板的可使用次數,并嚴格執行強制報廢制度,同時在模板后涂刷水溶性脫模劑,確保做出來的結構柱形態統一、外觀平整。
“沒有蜂窩麻面問題,是個合格的樣板,也具備可推廣性!”在項目團隊精益求精的雕琢下,首件結構柱澆筑完成,質檢員江懿澄在柱子上蓋上了“質量印章”,并注明了日期及相關人員姓名,以便及時進行養護監管,落實實名制管理。
隨著混凝土工序的有序開展,項目建設現場總能看見巡視的項目團隊成員。他們嚴格履行“準入制”,前后考核淘汰了5支質量不達標隊伍,測驗時更是時常隨機進行“突擊檢測”,通過實測實量對不合規的柱體強制拆除重砌,確保“質量印章”能夠“打卡”到每一根柱體。“質量印章”也被項目團隊進一步運用在了梁板搭建、塑膠跑道建設等工序上,不遺漏這個民生工程任何可以“蓋章打卡”的地方。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