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以“粵動青春 劇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東莞“粵劇黃金周”活動在東莞市星劇場正式拉開帷幕,為大灣區戲迷與廣大市民送上不間斷的粵劇盛宴。
本屆“粵劇黃金周”活動將持續至9月15日,期間精心策劃了“莞邑薈萃”優秀折子戲專場等六大主題活動,通過高水準的藝術展演與灣區交流,打造一場全民共享、灣區聯動、守正創新的高品質文化藝術盛會。該活動以創新形式激活傳統文化,全面展現灣區粵劇的蓬勃生機,已成功入選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
本屆“粵劇黃金周”活動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承辦,東莞市長安粵劇團、東莞市文化館、東莞粵劇圖書館、東莞市東城文化服務中心、東莞市石碣鎮文化服務中心等組織協辦。
創新演繹 傳統粵劇煥發新機
粵劇,作為嶺南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素有“粵劇之鄉”美譽的東莞,在粵劇藝術創新探索中創出新路子,有效推動傳統粵劇藝術在東莞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發揚光大。
本屆東莞“粵劇黃金周”以“粵動青春 劇創未來”為主題,是東莞立足傳統、面向未來,推動粵劇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次積極探索。
在本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的活動現場,傳統文化與現代活力交織出別樣精彩。十五運的吉祥物“喜洋洋”與“樂融融”以歡快舞蹈的形式登臺進行暖場表演,瞬間點燃了現場熱烈的氛圍,引得觀眾陣陣喝彩。此次十五運意義非凡,它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而東莞也憑借自身優勢,非常榮幸地成為十五運的重要承辦城市之一。這不僅是東莞體育事業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更是東莞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蘊的重要窗口。東莞也將借助這一盛會,在體育強市建設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同時為粵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注入新的動力,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通過青春跨界演繹、名家傳幫帶、灣區聯動共賞、市鎮聯動等多元方式,讓傳統的粵劇藝術煥發勃勃生機。”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楊嘉在現場致辭表示,舉辦東莞“粵劇黃金周”,既是東莞市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活動,更是東莞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城市文化形象、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東莞將進一步創新文旅融合模式,將一批聚焦東莞本土文化的優秀粵劇短劇引入社區、鄉村、重點景區開展定點駐演,激活文化資源與旅游場景的雙重價值。
如何讓傳統粵劇藝術融入現代人的心中?如何不讓動人的“戲脈”斷流?粵劇人要怎樣講好東莞故事?東莞粵劇發展中心主任香雪萍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東莞人,兒時“月光中流淌的裊裊粵韻”是她多年守護的美麗鄉愁。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東莞粵曲的保護單位,也是推動東莞市粵劇事業繁榮發展的單位。為了推動粵劇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樹立了一個長期目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粵劇品牌,培養粵劇人才,創作粵劇作品,提升粵劇在文化市場中的地位。
今年以來,東莞以突破的決心、創新的視野,打破固有框架,重點打造三大引領性項目:粵劇《最是女兒香》、紀錄片《戲脈》和小劇場粵劇《虎門壯歌》,用精品粵劇講好東莞故事。以粵劇《最是女兒香》為例,該劇用粵劇講述莞香的故事,讓它活起來、動起來。該劇創新融入各種“潮”元素,刷新了年輕觀眾對粵劇的印象,更聯動鎮街及相關企業開發潮玩布偶,在粵劇熱播的同時,推動一批文創產品、莞香產品以及東莞“千年香脈”非遺文旅線路同步火熱出圈,為傳統粵劇煥新發展做出積極有效探索。
六大活動 名家新秀同臺演繹
根植本土,傳承創新。本屆“粵劇黃金周”活動紛呈,精彩不斷,精心策劃了第二十三屆東莞“粵劇黃金周”開幕儀式、“莞邑薈萃”優秀折子戲專場、經典粵劇《夢斷香銷四十年》、“十全十美”粵劇經典名曲演唱會等六場主題活動,為廣大戲迷呈現豐富多彩的粵劇盛宴。
開幕式現場,粵劇開臺例戲《六國封相》隆重上演,以東莞市長安粵劇團為班底的粵劇新秀,聯合彭熾權、歐凱明、黎駿聲、嚴金鳳、吳思明、劉麗等粵劇名家同臺演繹,體現“一戲跨灣區”的文化合力。演出通過展示傳統戲曲程式、排場、表演功夫和演員陣容,展現東莞青年粵劇人才培養的豐厚成果;更以陣容鼎盛,恢宏場面,謳歌當下社會發展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群眾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粵劇黃金周”不僅云集多位粵劇名家,更匯聚了以東莞粵曲非遺傳承人黃漢杰為代表的東莞本土優秀青年人才及基層粵劇團(如東莞市長安粵劇團)為演出主體班底,突顯東莞力量。據介紹,倪惠英、彭熾權、李淑勤、歐凱明、陳韻紅、黎駿聲、蘇春梅、李虹陶、岑海雁等粵劇名家將悉數亮相“粵劇黃金周”。
此外,一些主題活動更大膽探索現代表達,深度融合西方音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元素,組建跨界融合樂隊,打造“新國潮”音樂風格。其中,“十全十美”粵劇經典名曲演唱會精選大灣區20位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演員,以十男十女的創新演出模式驚艷亮相,堪稱省內戲曲演出的首創之舉,并以時下演唱會的模式為傳統舞臺注入時代活力。(圖片由林川授權發布)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