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暑氣充斥在四方天地,一呼一吸間沁滿烈陽的氣息,唯有大巴車帶來絲絲涼意,江蘇農牧“紅耕筑夢”實踐團走訪霍堡村、祁巷村等多個村莊。大家作為實踐團的一員,這是我們第一次真切的深入鄉間農舍,貼近這片灑滿農人希望的土地。用腳步丈量鄉村,用眼睛記錄振興。
初入果林
六月的風掠過綠意盎然的園林,滿山生機在枝頭蕩漾開紅色的氣息,陽光為街道鍍上層層金光,飽滿的果實散落在枝蔓間等待著辛勤的園丁。進入霍堡村,不禁慨嘆,村中巷道,林間的綠葉,這如夢美景不知要多少農人的辛勤。
車門打開,熱浪歡喜的擠占身旁的每一分空氣,汗珠瞬間從額頭滑落,但眼前景象讓我顧不得眼前的熱——成片的果樹延伸至山腳,果農們穿梭其間,熟練地剪下成熟的果實。我戴上草帽,跟隨他們踏入這片豐收的海洋,指尖觸碰到沉甸甸的果實,仿佛也握住了土地最真實的溫度。學著身邊農人的樣子,捏住桃蒂用力一掐,那一刻,我明白了書本之外的辛勞與喜悅,也在心底悄悄埋下了責任與熱愛的種子。果農們的笑聲在林間回蕩,汗水浸透了衣衫,卻掩不住臉上的滿足。每一顆果實都承載著他們的期盼與付出,而我,在這片熱土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實與歸屬。
鮮嫩的桃子伴著豐收的喜悅,一顆顆的躍入過果籃,指尖的絨毛卻撲簌簌的落滿了身,蹭到臉上袖間癢癢的,鉆到鼻腔更是鬧得我們直打噴嚏,旁邊同行的伙伴更是狼狽,鉆出桃樹茂密的枝干,發現絨毛已經無差別的對他進行了包圍,滿身滿臉活像一只剛睡醒的小刺猬。笑聲中,我們互相拍去身上的絨毛,繼續投入采摘。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采摘過程。
“歇會兒吧,嘗嘗新鮮的桃兒”果農大哥遞來一顆紅潤的桃子,咬一口,甜汁四溢,滿口生津。親手采下的果實格外與眾不同,樹蔭下,我們圍坐一圈,分享著勞動的果實,談笑間,鄉村的質樸與溫情在心頭悄然滋長。陽光透過葉隙,斑駁地灑在臉上,那一刻,我們仿佛與這片土地融為了一體。果農大哥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故事,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許,原來這里從前并不是此番光景,如今我們所見充滿生機的天地,是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改造而來的。每一寸土壤都浸透著他們的汗水與智慧,每一片綠葉都承載著他們的希望與夢想。他們將熱情與淳樸化作迎接游客的康莊大道,他們還打致力于打造線上農產品銷售渠道,用從前握鋤頭的雙手,緊跟現代發展,通過網絡進行農產經營,他們通過線上直播,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特產,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獲得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原來,真正的富饒不僅僅是土地的豐收,更是人心的凝聚與智慧的結晶。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努力,都在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我們意識到,只有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才能讓這片熱土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他們制備用具,增設配套服務點,打造成符合旅客期待的采摘圣地,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可以親眼看見果樹的生長,親手選擇自己心儀的果子,親口品嘗自己勞動的果實,同時也為中小學生研學活動提供了場所,讓從小生長在高樓大廈的孩子們回歸鄉野田園,嗅聞泥土的芬芳,撫摸草木的茁壯,感受自然的美麗風光。來之前大家曾認為下鄉是為了幫扶鄉村,但此刻才明白,是鄉村在以其獨特的方式滋養著我們。
再入鄉間
步入馮莊村,熱情的講解員便帶領團隊成員踏上了領略馮莊村文化的震撼旅程,入大門,一間傳承至今的茶館映入眼簾,講解員告訴我們,這間茶館作為村中歷史的見證者,不僅保留著先輩生活的遺跡,還承載著當今民生,時至今日村民依舊會在館中談天飲茶,好不熱鬧。茶香裊裊,仿佛訴說著歲月的變遷。館內陳設古樸,墻上掛著老照片,記錄著村莊的點滴歷史。我們圍坐茶桌,品茗聆聽,感受著這份獨特的文化底蘊。講解員娓娓道來,茶館不僅是村民交流的場所,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傳統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活力。
畫面一轉,來到了馮莊村的漁業產業園,在紅色文化的引領下,馮莊村居民發揚革命精神,全面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起獨特的“圩田漁耕”生產生活方式。并依托里下河的獨特優勢,延伸漁業觀光,科普體驗,特色餐飲,鄉村民宿等業態,為馮莊村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和經營收益,讓馮莊村的紅色文化更好地傳承發揚。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真諦。
村中昨日的歷史引人深思,明日的發展更令人期待。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紅色精神與綠色發展交相輝映。馮莊村以歷史文化為魂,綠色發展為翼,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也應該將歷史的經驗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將未來的希望寄存在持續的奮斗里。
圖為“紅耕筑夢”鄉村振興實踐團團隊合影。
回程之路
走上回程的路,“紅耕筑夢”實踐團的成員們心中的觸動都未曾減退,這也許才是下鄉的魅力。當真實的接觸腳下這片土地,真切的感受鄉間的氣息,真正的了解了當地的歷史,才能發現鄉村隱藏在平凡中的偉大,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先輩的智慧和汗水,每一縷風都傳遞著歲月的深情?;赝迩f,夕陽余暉灑在田野上,金色的光芒映照出這片土地的希望與生機。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感悟,踏上歸途,心中暗下決心,要將這份對鄉村的熱愛與責任,融入未來的奮斗中。(圖片由榮琳 宦婧 張文清 陳思妍授權發布)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