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在即,作為主會場的宜章縣莽山旅游度假區,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為確保大會期間氣象保障服務萬無一失,宜章縣氣象局緊扣需求、超前部署。近日,在莽山景區成功新建一套區域自動氣象站并投入試運行。此舉大幅加密了核心景區氣象監測網絡,標志著宜章縣氣象防災減災能力與精細化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為旅發大會順利舉辦筑牢氣象安全防線。
▲宜章氣象局工作人員正在裝區域站設施現場
莽山憑借瑰麗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瑤族文化,成為本次旅發大會的核心焦點。然而,其復雜的山地地形造就了顯著的小氣候特征,天氣變化頻繁,對氣象監測預報的時空分辨率提出極高要求。“原有單站監測雖提供了寶貴數據,但面對旅發大會高規格、高密度的戶外活動保障需求,我們亟需更精密、更立體的觀測手段。”宜章縣氣象局局長表示。新站選址經過嚴密科學論證,旨在與現有站點形成優勢互補,實現對莽山不同海拔、不同地形區域氣溫、降水、風力等關鍵氣象要素的立體化、全天候監測,大幅提升對局地強對流、短時強降水、低能見度等高風險天氣的捕捉能力與預報預警精準度。
據悉,新建區域站采用先進傳感技術與穩定傳輸系統,可實現分鐘級數據實時回傳。試運行期間,設備性能穩定、數據傳輸順暢,已為大會專項氣象服務提供有力數據支撐。該站投運后,宜章縣氣象監測站點總數增至30個(含1個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29個區域自動氣象站),一張覆蓋全縣、重點區域密度更高的氣象監測“天網”正式成型,為精準氣象服務夯實基礎。
▲宜章縣莽山新增站點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這張持續織密的“天網”,是宜章縣氣象局履職盡責的堅實支撐。今年以來,縣氣象局已精準發布各類重要天氣警示信息318期,通過多渠道服務29萬余人次;針對局地暴雨災害風險,發布鄉鎮暴雨臨災警報33期,實現精準靶向預警,服務2.6萬余人次,為各級黨委政府指揮防災減災、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科學依據,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面對旅發大會這一重要任務,宜章縣氣象局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全面進入臨戰狀態,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聚焦核心,強化精準監測預報:充分運用新建莽山區域站及全縣監測網絡,加強智慧網格預報產品與短臨預警技術應用,開展加密觀測與滾動會商,重點強化大會開閉幕式、重要議程、戶外考察等關鍵環節的“小時級”“點位化”精準預報,為大會日程靈活調整提供決策支持。二是深化聯動,暢通信息發布渠道:與文旅、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公安等大會保障核心部門建立高效應急聯動與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氣象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直達決策者與應急責任人,快速轉化為各部門應急預案與響應行動。三是立足實戰,提升應急處突能力:進一步完善大會氣象服務專項應急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開展多部門聯合應急演練,確保突發惡劣天氣時能迅速啟動響應,提供最優應對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對大會的影響。
“承辦市旅發大會是展示宜章形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提供一流氣象保障服務,我們義不容辭、使命光榮。”宜章縣氣象局負責人表示,“莽山新站的建成投用,既是獻給旅發大會的厚禮,更是我們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實踐。全局上下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用最精密的監測、最精準的預報、最精細的服務,護航旅發大會圓滿成功,讓各方來賓在暢游美麗莽山的同時,深切感受宜章氣象的科技力量與人文溫度。”(圖片由李天慧提供)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