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立足資源稟賦,深挖地域特色潛力,通過政策扶持、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等舉措,加快當地“土特產”升級為富民“金飯碗”,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條以特色促產業、以品牌強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湟水河畔的西河鎮萬畝高原夏菜基地,甘藍、散花、萵筍、西藍花等蔬菜長勢喜人,農戶們穿梭田間,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憑借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優勢,為高原夏菜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該鎮以“一鎮一業”為發展目標,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產業延伸”的創新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我們以前光種大白菜,現在種高原夏菜,今年我種了1畝甘藍、2畝菜花,按照今年的行情,也能賣個好價錢?!蔽骱渔傓r民司德良算起增收賬,臉上洋溢著笑意。
在產業升級過程中,西河鎮創新打造了“黨建+育苗基地+冷鏈配送+種植農戶+政策保險”的產業發展模式。已建成現代化育苗基地、冷鏈配送中心和12座保鮮冷庫,總存儲能力達1.3萬噸,形成了完整的“育苗—種植—儲存—銷售”產業鏈條。帶動當地600余名群眾實現穩定就業。
不止于菜籃子,永靖的“土味”名片正加速“出圈”。關山百合、劉家峽草莓和劉家峽虹鱒魚、小嶺鄉手工刺繡、楊塔鄉小雜糧、紅泉鎮黃芪等一批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的“土特產”正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餐桌、旅游市場和電商平臺。
為提升產品附加值,永靖縣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培育特色農副產品,推動地理標志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目前,永靖百合、黃芪、小雜糧等2個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13款農特產品完成“甘味”品牌授權。
與此同時,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為“土特產”插上騰飛的翅膀。在永靖縣電子商務孵化園,主播們通過短視頻平臺推介百合、黃芪等特色產品,日均發貨量超6600單。在黃河三峽旅游景區,農特產品展銷館吸引大批游客駐足選購,實現“土味”與“文旅”雙向賦能。
(中國日報 記者 馬靜娜 永靖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