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96輛總載重達3360噸的試驗卡車,緩緩駛上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這標志著大橋靜載試驗進入了最后一個關鍵環節。
此次試驗模擬了大橋在遭遇大規模堵車時,其各個關鍵部位控制截面的一系列承重效應。試驗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大橋向九月份通車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經過5天緊張有序的檢測,大橋順利完成了通車前的荷載試驗,驗證了其結構安全性與承載能力。
據橋梁承建方貴州交投集團介紹,花江峽谷大橋在試驗荷載作用下,橋梁處于彈性工作狀態,各項檢測指標響應正常。
大橋全長2890米,主跨1420米,橋面距離北盤江江面高達625米。
大橋建成后,將以世界第一高橋和世界山區橋梁最大跨徑的姿態,刷新兩項世界紀錄。
大橋的建設者用生動的比喻描述這個超級工程:它宛如建造在兩棵“參天大樹”之間的一根“大型晾衣繩”,兩棵“大樹”水平距離1420米。為跨越“地球裂縫”花江大峽谷,這根“晾衣繩”長2378米,直徑接近1米。
“晾衣繩”上垂直掛著91對“衣架”,“衣架”間的水平距離為15.4米。“衣架”下懸掛著一個大型的“晾衣平臺”,“晾衣平臺”高8米,寬30.5米,重約22000噸。
大橋六枝岸“樹高”有262米,安龍岸“樹高”有204米,“參天大樹”的頂端安裝著“馬鞍”,是為了讓“晾衣繩”平滑、舒坦地過渡,并被“參天大樹”穩穩支撐固定。
“晾衣繩”和“衣架”、“定海神針”、“參天大樹”、“晾衣平臺”對應主纜及吊索、錨碇、主塔、主梁四大關鍵系統。
本次荷載試驗根據橋梁汽車設計荷載等級合理設計布載方案,通過動、靜載“雙考”,系統地評估了大橋主纜及吊索、主梁、主塔、錨碇四大系統的實際工作性能。
靜載試驗原定于8月21至23日開展,受復雜多變的天氣狀況影響,檢測團隊動態調整試驗方案,分別于21日、22日、24日和25日開展靜載試驗。
貴州順康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橋隧事業部技術負責人雷民介紹道,本次荷載試驗依次采用18輛、48輛和96輛三種重卡編隊(每輛車重35噸)進行測試,最大加載總重達3360噸,全面檢驗了大橋承載能力。
雷民表示:“這種分級加載方式既模擬了不同交通流量與荷載分布,又確保橋梁結構不受損傷。”
該大橋于2022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9月下旬建成通車。
作為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通車后峽谷兩岸通行時間將從兩小時縮短至兩分鐘。
大橋還將聯通黃果樹瀑布、龍宮、萬峰林等知名景區,有力提升區域旅游發展水平,助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貴州交投產業集團橋旅融合專班工作人員張翔宇介紹:“大橋本身就是一座世界級景觀。”
“建設者在橋梁結構中規劃了蹦極、滑翔翼和蕩繩等體驗式旅游項目,全力打造貴州橋旅融合3.0樣板。”張翔宇補充道。(作者 楊軍 劉伯千 張小敏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8月26日中國日報旗艦版頭版轉3版、國際版3版, 英文鏈接: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508/25/AP68ac873ea310650d891fa347.html
8月26日,《中國日報》國際版3版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