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26日電(記者 鄒紅 楊成)2025年初到現(xiàn)在,人形機器人毫無疑問是絕對的主角。人形機器人不再只是在科幻電影里出現(xiàn),而是逐漸走進現(xiàn)實生活的“新伙伴”。那些曾在實驗室里被反復調(diào)試的鋼鐵身軀,滿懷人類的期待踏上新征程。聚光燈打在領獎臺上的“運動員”身上,全場的歡呼浪濤般涌來——那些曾藏在代碼里的執(zhí)著,那些浸在焊錫味里的日夜,突然有了具象的模樣。當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來自荷蘭的Ruben Michel Beumer和Peter Teurlings背著中國機器人出場,就像父輩托舉著蹣跚學步的孩童。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用肩膀托舉起自己的智慧結(jié)晶,托舉著比人類腳步更遠的未來。賽場上,每當摔倒的機器人自己站起來,觀眾席上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們對AI的期待,不僅僅是效率和智能,還多了一些溫度和情感。現(xiàn)在還是“孩提”時代的人形機器人,未來他們會茁壯成長,今年也開啟了人形機器人量產(chǎn)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