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正值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期間,作為上海書展的一場重要活動,“京腔京韻,海風海雨,人民文學,繁花盛開”文學對談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成功舉辦。本場活動由《人民文學》雜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人民文學》主編徐則臣,作家姚鄂梅與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共同做客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融“京腔京韻,海風海雨”為一堂,與讀者一起聊讀書,話文學。
“閱讀的最好狀態便是‘讀開了’”
聊到閱讀與寫作,徐則臣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比想法深刻更為重要的,是“深入地、持久地、認真地做”。活動現場,徐則臣講述了出身農村的自己童年時在爺爺的支持下愛上閱讀的經歷,“有一次院子里曬糧食,我在看書,媽媽急得直跺腳,說雷聲滾滾,快要下雨了,為什么不收糧食?我爺爺說,他在看書。意思是,看書就是最重要的理由?!毙靹t臣聯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認為閱讀的至高境界就是“讀開了”,“當讀過的書都從水面浮上來的時候,當你看到某句話可以說出它的出處、源頭、從哪句話變過來的時候,便是‘讀開了’的狀態。你一直埋頭走,走到你一抬頭突然發現天高地闊,那就是‘讀開了’的時候?!?/p>
韓敬群在活動開場時,表達了自己對上海書展的認可與支持,“《世說新語》上說,‘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北方人一上來就是抓大,所以開闊;南方人善由小見大,所以精細。我大概算南方人,還是喜歡南方人的精細。我一直看好上海書展,也是喜歡上海人做事的不敷衍不馬虎?!本o接著,韓敬群肯定了徐則臣對于閱讀與寫作的觀念,并與徐則臣一起短暫地回顧了他作為作家的成長之路。他認為,徐則臣的成長過程中,有四個十分重要的品質,支撐著他走到現在:“沉穩、誠摯、長性與堅定。”
姚鄂梅也分享了自己對底層生活題材的挖掘與寫作歷程。她同樣出身底層,但大量的閱讀改變了她的精神面貌,“我是百分之百的業余文學愛好者。當我看到好書的時候,這本書會控制住我。看書有時候會讓我處在一種非常瘋魔的狀態,就像《射雕英雄傳》里的郭靖,在不同的環境里面練成不同的功法,最后匯聚到一起,創造出一種很奇怪的力量。然后我就開始寫東西了。”不間斷地閱讀,讓她身在底層的同時,開始觀察身邊的人,并思考他們的行為動機。姚鄂梅總會在小說中寫到一個在底層感到不適而拼命想要往外走的人,這也來源于她從生活中得到的體會,“當底層人覺得自己強大一點之后,就會想要往外走。這就是底層人的理想,亦即貼地的人總有想要飛行的欲望。”
沒有閱讀的人生會很貧乏
韓敬群回憶了新華書店對自己求學時起到的特別影響。他曾在故鄉的新華書店買到第一批《圍城》,此后便與文學結下了特別的緣分,“新華書店對我們這一代人有特別大的意義,特別是對中國文化人的造就功莫大焉?!?/p>
當下時代,文學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徐則臣認為通過文學,人可以突破自己單一的肉身,讓自己的命運與其他人交織在一起,讓生活豐富立體、更有價值,“你的內心比別人更富足,你變得有格調、格局,你比別人更寬容,很多事不那么較真和偏執,你的生活里也就少了很多的煩惱?!彼麖娬{讀書可以讓人“去油解膩”,不僅讓自己幸福,也會讓別人幸福。
姚鄂梅同樣認同閱讀的意義,她認為人如果離開了閱讀,人生將變得干燥、貧乏,“讀一本書,不像電影給你帶來的感受是爆炸且突然的,它給你帶來的收獲往往是很綿長且可以發出回響的。當你讀到一本很好的書,它給你的影響可能會一直延續很多年,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到這種‘秘密的享受’。”
活動最后,韓敬群總結文學的意義同時在于陪伴,并贈話讀者“往圣先賢贈我大塊文章,字里行間便是此心安處”,希望大家在文學的字里行間能夠找到安放內心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