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8日電(記者 李靜)近日,在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主辦的“城心守歲月——共繪中國式養老新圖景”主題沙龍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鎖凌燕指出,當前中國保險業面臨一個重要課題,即如何隨著社會進步持續發揮保險的重要作用。
她表示保險業需要關注居民的非財務風險。如果保險業能夠在提供傳統金融服務的同時,提供相應的關聯服務以化解消費者焦慮,能在一定程度上給長壽社會貢獻“保障密碼”。
鎖凌燕認為,“保險+”范式的核心邏輯在于為銀發歲月提供三重保障,包括資金保障、服務保障和效率保障。
“中國銀發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顯現出與相關產業融合加速、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集聚發展態勢明顯等階段性特征,技術變化值得關注。” 鎖凌燕建議,保險人的角色應該復合化,保險業要提供多樣化、個性化、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與服務,積極推動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