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3日電(記者 趙佳)在巴基斯坦,芒果不僅是“國果”,更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南亞的“甜蜜黃金”。它既是社交的工具、社會的紐帶,也在外交舞臺上扮演著獨特角色——作為國禮饋贈國際政要。巴基斯坦芒果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68年。當時,巴基斯坦的一個代表團送給毛主席一籃芒果。毛主席說:“我想和全國人民一起分享。”半個多世紀后,芒果依舊在中巴之間傳遞著真摯情誼。
8月13日,正值巴基斯坦芒果豐收季,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在中國農業農村部舉辦芒果節慶祝活動。四位來自中巴兩國的官員,從不同角度講述了這枚金色果實背后的故事——它凝聚著中巴友誼的溫度,也孕育著合作的機遇與文化的交融。
友誼的果實
巴基斯坦參議院財經委員會主席薩利姆·曼德維瓦拉說,芒果不僅是經濟作物,更是巴基斯坦文化中“熱情好客”的象征。正如當地諺語所言,“分享一顆芒果,收獲一份友誼”。他希望借助此次芒果節,以芒果為紐帶連接兩國人民的味蕾與情感,推動雙邊農產品合作,并歡迎中國企業投資巴基斯坦農業技術、冷鏈物流和深加工產業,讓優質果蔬走向中國和世界。
商貿的引擎
“巴基斯坦芒果是我們靈魂的美食大使。在商業層面,它是機遇的引擎,維系著無數巴基斯坦果農家庭的生計,承載著農村社區的希望。”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里爾·哈什米表示,通過冷鏈技術,這些芒果跨越千里進入中國市場,“它們已成為一種嶄新的合作紐帶,將傳統農業的堅韌與現代貿易的創新完美融合。”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會長張慶豐則用數據描繪出合作成果:2023年巴基斯坦芒果對華出口量超過11.5萬噸、貿易額達8000萬美元,冷鏈運輸時間縮短一半,損耗率顯著下降;電商平臺日銷售峰值超5萬公斤,客戶滿意率高達98%。他還提出未來三大合作方向:檢疫標準互認、產業鏈整合、品牌協同,力爭三年內出口量翻番。
文化的橋梁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主席龍宇翔說,芒果是友誼之樹結出的果實,承載著中巴兩國人民的美好祝愿與善意。中巴友誼不是一代人的事業,而是代代相傳的使命。明年將迎來建交75周年,雙方應以文化為媒、合作為翼,共同書寫友誼新篇章,讓更多巴基斯坦優質農產品走進中國家庭。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巴基斯坦芒果”的話題閱讀量已超過5億次,不少網友自發呼吁“標注產地,優先購買”。正如那句巴基斯坦諺語所言:“甜芒果帶來甜蜜的感情。”如今,金色果實依舊在兩國之間飄香,不僅帶來口中的甘甜,更帶來心與心的契合,以及一份歷久彌新的“鐵桿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