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山洪泥石流災情緊急,救援前線分秒必爭。國家西北應急救援中心一支由炊事車、淋浴車、宿營車、被裝洗滌車、發電照明車、裝備維修車等 12 臺車輛、1000 余件套保障裝備、43 名保障人員組成的戰勤保障分隊,如同一座移動的“生命堡壘”,高效運轉于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他們以精細有力的支撐,成為守護一線戰斗力的堅強后盾。這里,堅持與專業匯聚成強大而溫暖的力量,穩穩托住指戰員們的每一分戰力。
子時。保障分隊負責人付宗奇正在制定今天的保障計劃,裝備、運輸、給養、油料、物資、住宿、醫療,每一項保障都事關救援活動的戰斗力。“保障上多一點細心,前方兄弟們就多一分安全,多一分戰斗力。”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營區漸漸安靜了,他向營地內看去,只剩下保障隊員忙碌的身影。
丑時,輪換下來的隊員早已沉入夢鄉,營地歸于寧靜。司務長施養波和他的隊員借著燈光,一絲不茍地清點、分裝著下一批即將趕赴一線的隊員所需的個人給養包:牛肉干、巧克力、功能飲料、肉罐頭……他布滿血絲的眼睛盯著每一個小包,反復核對,確保每一名一線指戰員都有一份能夠及時補充能量的給養。
寅時,炊事班長盧有杰輕輕拉開車門,生怕驚擾了宿營車里剛剛輪換下來戰斗員們細微的鼾聲。他深吸一口氣,一頭扎進炊事車這方小小的“戰場”。鍋碗瓢盆的輕響成了黎明前唯一的樂章。在這臺“移動廚房”里,他和戰友們要在1小時內,讓200名即將再次投入生死救援的指戰員,吃上一口滾燙的熱食。這口熱乎氣,是支撐他們直面泥濘與未知的最基本力量。而這,僅僅是全天候保障的開始,救援行動持續多久,這縷炊煙就要飄多久。
卯時,貨車緩緩駛入國家西北區域救援中心,496箱帶著國家消防救援局領導關懷的給養物資順利入庫,兩個小時后,這批物資將及時轉運至救災一線,為指戰員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辰時。 最后一批隊員匆匆咽下早餐,抓起裝備奔向現場。保障班長秦建偉的“戰場”在宿營車。他熟練開通風窗,將潮濕被褥一件件抱出,晾曬在難得的陽光下。“得讓他們回來就能躺下,哪怕只兩三小時。”他低語著,仔細噴灑消毒液。清理、消殺、整理……他們如呵護精密儀器般打理“移動休息艙”,為連續作戰的指戰員守住一方恒溫、健康、短暫卻珍貴的“舒適區”。
巳時,一名災區村民蹣跚地走進了臨時營地,衛生員梁曉天輕輕地攙扶老人并詢問具體情況,得知已感冒發燒數日,他熟練地打開藥包,取出對癥藥品,并細心叮囑用法用量。受斷水斷電、交通不便影響,保障人員多次為災區村民提供醫療、手機充電、農用車修理等服務,生動踐行了竭誠為民的“火焰藍”本色。
午時,車輛裝備維修保障人員王旭升從同事手中接過維修工具,側身擠入狹小的車身連接處,準確找到故障部位,繼續他的維修工作。三天來,保障人員已經高效維修40余件套裝備,保障了一線救援的裝備完好率。
未時,王濤熟練地檢查全地形車固定裝備的綁帶,準備開始他今天第九次裝備物資運送——物資是前線的“彈藥”,容不得半點閃失。他每天要在窄陡、濕滑的道路上跋涉十余次,運送的物資接近2噸重。車輪碾過的每一道泥痕,都是后方對一線最堅實的承諾。
申時,在無人機操作員李貴成的控制下,一輛掛載著衛勤保障物資的無人機平穩起飛,越過被泥石流沖斷的道路,精準降落在隊伍所在地點,實現了救援隊伍易耗物資的快速補充。
酉時,車輛裝備維護員張雄偉正圍著淋浴車忙碌。加水、調試水溫、清理箱體、檢查通風系統……每一個環節他都一絲不茍。這臺淋浴車,是前線指戰員洗去一身泥濘與疲憊、短暫“回血”的“充電站”。“水壓得穩,溫度得合適,衛生得過關,不能出一點岔子。” 張雄偉額上沁著細汗。他知道,當滿身泥漿、筋疲力盡的隊員回來,能沖上一個酣暢淋漓的熱水澡,不僅是身體上的放松,更是精神上莫大的慰藉。
戌時,醫療保障組在完成營區消殺后開始巡診。“千淇,你的腳今天怎么樣了?我再給你上點藥。”“沒事,還能堅持。”衛生員細心觀察創口,涂抹藥品,長時間的高強度救援,指戰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病情況,均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
忙碌一天的保障分隊指戰員,來到馬坡鄉政府,協力搬運卸載社會捐贈的救災物資。結束后,他們將返回營區,短暫休整,迎接新一天的戰斗。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 攝影 楊明澤 張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