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辦的《微笑一號店》創新傳播研討會在京舉辦。會議邀請學界與創作團隊多位嘉賓就綜藝節目的創新轉型、公共價值與現實意義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微笑一號店》集結了35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通過系統培訓、模擬考核、真實線下經營,全方位展現從產品研發、門店運營到品牌建設的全鏈條商業實踐。會議認為,作為一檔圍繞青年創業、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展開的節目,《微笑1號店》不僅拓展了綜藝的表現邊界,也成為當代中國青年與社會深度互動的舞臺。
會議指出,《微笑1號店》擺脫了傳統綜藝娛樂的敘事范式,以創業為切口,真實展現了青年在創業過程中的困難、掙扎與成長。節目沒有美化現實,也不販賣“成功學”,而是通過克制冷靜的敘事策略,構建出一個可觀察、可共鳴的青年社群實踐場。這讓節目不止于“被觀看”,而具備了現實可參照性,具有普及性與應用性。
節目承載的“鏈接”功能也被高度認可。咖啡店不僅是創業的物理場域,也成為情感交流、公益互動與社區連接的社會平臺,鼓勵如“為陌生人買一杯咖啡”等善意行為,推動建立溫暖的城市文化氛圍。
在商業模式探索上,《微笑1號店》是一次線上線下結合的有益探索。會議指出,不同門店結合地域特色使IP成為傳遞城市溫度的載體,挖掘了城市文旅聯動的潛力。是網絡視聽內容對現實經濟賦能的有益探索,也是探索綜藝走向社會實操的創新案例。
與會專家也對節目進一步升級提出了建議。節目要實現從“節目火”到“店活下來”的跨越,必須兼顧情感共鳴與現實可持續性。同時,可以進一步引導其成長發展為“大學校”“大品牌”“大文創”,形成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創業生態,進一步挖掘綜藝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