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攜手,共赴沒有乙肝的未來“線下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首席專家賈繼東教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檢驗學系主任崔富強教授以及葛蘭素史克副總裁、中國區企業傳播與政府事務負責人趙倫女士接受了媒體群訪,就我國當下乙肝防治現狀、存在的挑戰瓶頸以及如何實現“沒有乙肝的未來”等策略方向展開了深度交流,同時分享了乙肝防治科研領域的最新突破性進展。
崔富強教授表示,我國目前正處于實現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的關鍵歷史節點上,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全社會整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他表示,這需要產、學、研、用等多方共同發力,在積極探索防治診療技術新突破的同時,需要提升公眾對于疾病的知曉率及認知水平,多管齊下做好“防、篩、治、管”。
崔教授強調,有了疾病診療水平的進步,離不開個人對于自我健康的主動保護,以及對于參與乙肝防治工作的積極配合,在這一點上,我們廣大的慢性感染者應更主動地去獲取科學的知識、提高整體知曉率水平、盡早配合篩查和診斷工作,主動尋求治療機會。
賈繼東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乙肝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目標的認知存在兩種典型誤區:在疾病認知上,患者容易過分地輕視患病事實,或者過分地恐懼乙肝的疾病發展;而在對治療目標的追求上,一類患者認為乙肝仍然“無藥可治”,另一類患者則是對治療效果期望過高,想要一蹴而就很快徹底治愈。
針對這兩種情況,賈教授認為,廣大患者應當對乙肝這個疾病的后果以及現有治療手段有更充分的理解。他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它的疾病發展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不經過有效治療,一些慢性乙肝患者有可能進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即所謂的“乙肝三部曲”)。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只是一個發病概率升高的問題,并非每個患者都要發生的必然結果。所以對患者而言,即使得了乙肝,既不必過分恐懼,但也不能過分輕視,還是需要正確地、積極地去面對這個疾病。
作為中國乙肝防治歷程的同行者,趙倫女士認同于兩位專家的觀點:“乙肝防治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協作,我們始終以創新研發為核心,緊密圍繞患者需求,希望創新的治療方案能盡快惠及患者。同時,我很欣喜地看到,針對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研發管線,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科學進展,這將是一次變革,有望重塑慢乙肝的傳統治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