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欲滴的蔬菜、色澤艷麗的瓜果、活蹦亂跳的土雞……7月30日,農歷閏六月初七,是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洛龍鎮大塘村趕集日,琳瑯滿目的農家土特產、穿梭往來的游客,讓這個青山環繞的小山村格外熱鬧。
游客在大塘村集市上購買農特產品
六點沒到,集市便喧囂起來。村民屈龍文的攤位上,白菜、甘藍、四季豆等時蔬誘人,還有魔芋、竹筍、干辣椒等。往來的客人讓他總是笑呵呵的:“自重慶的游客到村里避暑以來,我家5畝多地四季輪換種上蔬菜瓜果,一年下來大約收入4萬元。”
連續5年都在大塘避暑的何女士來自重慶渝北區,她剛買的土雞是附近村民自己種養的正宗農家貨,“在體型上比飼料雞要小,雞爪子很粗壯,腳底繭子厚,說明它是長期行走刨食。原生態產品吃著放心!”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洛黨參更是燉煮土雞的絕佳拍檔。村民謝思蓮家里除了開辦民宿,還種了6畝黨參。重慶游客前來避暑的兩個月,僅賣黨參就可收入大約2萬元。
大塘村鎮派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何青松早早到市場,引導村民有序擺攤。他介紹,大塘村目前有固定攤位15個,每年避暑旺季都要增設臨時攤位40多個,每逢一、四、七趕集日,約有5~7頭生豬、30多只土雞、150多斤洛黨參、6000多斤果蔬等大量農家土貨被游客“吃”掉,農產品交易額達5萬元左右。
大塘村集市航拍圖
大塘村是少數民族村寨,距重慶市武隆區30余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山明水秀、氣候涼爽,鄉村旅游興起已有20余年,目前有鄉村旅館、民宿賓館167家,可提供床位2000余個。
生態農家美食“大塘土雞”發源地陳家土雞店門前,樹木成蔭,車輛成排,客房早已住滿。老板娘張九云一大早便從附近村民的菜地里采菜回來,讓廚師提前準備,為客人備好午餐。她家主要經營黨參雞、大腳菇雞等土雞美食,必須采購優質、新鮮食材,在避暑旺季的兩三個月里,最多的一天銷售30多只土雞,深受游客喜愛。
近年來,大塘村持續改善基礎設施,結合村規民約,成立旅游協會,對全村鄉村旅館、農家賓館進行評級定價,不斷提升游客滿意度。生態避暑游讓大塘村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省最具魅力村寨”“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大塘村航拍圖
避暑經濟的興起,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目前,大塘村常年種植各類蔬菜2200余畝,養殖牲畜500余頭、家禽2200余羽,避暑旺季村民售賣農特產品交易額達100余萬元。
“每年夏季常住大塘的重慶游客2000余人,人均消費約2500元,這就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約500萬元收入。”何青松這樣算賬,大塘村每年累計接待游客大約8萬人(次),要吃掉和帶走道真土雞近10萬只,旅游年綜合收入超過1500萬元。
“涼山村”,“熱市場”。大塘,一個掩居青山翠林的邊陲小山村,村民們賣生態清涼、賣農家土貨,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韓波濤 韓克超 陳慶軍|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