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烏魯木齊8月5日電 8月4日,由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主演的歌劇《木卡姆戀歌——萬桐書》在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劇場精彩上演。這部以“搶救十二木卡姆”真實歷史為背景的歌劇,不僅藝術再現了非遺保護的動人史詩,更讓古老的民族樂曲在當代舞臺上煥發耀眼光芒。
20世紀50年代,一直以口頭相傳的木卡姆面臨失傳的危機,民族音樂學家萬桐書受中央音樂學院委派來到新疆進行“十二木卡姆”搶救性保護工作,用最原始的鋼絲錄音機記錄下這珍貴的文化遺產。十二木卡姆全曲長達19小時,收錄樂曲340首,歌詞2990行。400多年的十二木卡姆之魂,終于在新中國得到了完整的記錄。他們搶救的不僅是音符,更是一個民族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彰顯了國家對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與巨大投入。
該劇也是新疆第一部以木卡姆藝術與當代AI技術及數字媒體結合的歌劇,通過智能技術跨越時空,重現當年種種場景:技術落后的焦急、記錄得到新突破的喜悅、聆聽木卡姆的沉醉。展現歷史線的同時巧妙穿插現代學者對木卡姆的研究與傳承故事,展現這份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的生生不息,凸顯了“守護與傳承”的永恒主題。
舞臺上山脈背景遼闊蒼茫,正如歌劇中剛剛來到新疆的萬桐書感慨道:“這旅途就像五線譜,樹是音符,河是音符,這新疆的大好河山都是音符!”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帶有民族特色的壁畫裝飾,為音樂史詩提供了極具西域風情的視覺呈現。舞臺上民間藝人吐爾迪·阿洪彈奏薩塔爾琴,唱起一段段木卡姆片段,為歌劇打造注入民族之魂的聽覺盛宴。
“音樂太有力量了!感覺靈魂都在跟著鼓點震顫。”現場觀眾感慨道,“這部歌劇讓我真正理解了木卡姆為什么被稱為‘活著的史詩’,它需要我們一代代傳唱下去。”
當萬桐書們用生命守護的文化基因,在今天被更年輕的面孔、更前沿的方式薪火相傳,這部歌劇便超越了舞臺本身,成為一曲響徹天山南北、激勵世代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嘹亮戀歌。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