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和拉美各國在貿易、外交和文化交流方面不斷深化合作,體育運動已成為促進民間對話、推動經濟增長和激發跨行業創新的橋梁,7月29日,由長江商學院與伊比利亞美洲體育理事會共同主辦的"全球南方發展論壇——從體育流量到經濟增量"在長江商學院北京校區成功舉行。
論壇匯聚了來自巴西、西班牙、阿根廷、烏拉圭、尼加拉瓜等多個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的體育部門高級官員,以及中國商界、體育界和公益界的杰出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通過體育產業撬動全球南方經濟增長,實現從"體育流量"到"經濟增量"的創新轉化。
長江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杰出院長講席教授李海濤指出,全球南方已成為世界經濟新增長極,并呼吁中國企業通過產業鏈縱向協同與橫向聯合建設全球化布局能力體系;長江商學院將持續搭建全球跨界學習平臺,助力企業家把握"下一個'中國'是'全球南方'"的歷史性機遇,引領中國企業家贏在全球。
伊比利亞美洲體育理事會名譽主席、前烏拉圭體育部部長 Fernando Cacéres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拉美國家的體育商業化實踐,并對中拉體育合作前景進行展望。他高度贊揚了中國在體育發展領域的巨大投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認為中國在體育中看到的不僅是經濟價值,更有文化價值、民族團結價值和社會發展價值。
Misto控股集團新品牌事業群 CEO,全球采購中心 CEO,長江商學院DBA同學李炫直以分析稱,全球南方消費者更關注體育用品的"實效性"與"功能性",例如在印度、非洲、中南美洲等市場,消費者常優先選擇耐穿、適合戶外環境的運動鞋。此外,在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大趨勢下,電子商務也在全球南方迅速擴張,因此消費者更傾向于通過電商平臺購買體育用品。
奧運冠軍、湖北好物雙行科技公司創始人、長江商學院EMBA校友李小雙指出,中國競技體育歷經40年輝煌,從1984年奧運首金到多項目領跑世界,彰顯出一個國家的文明與實力。他呼吁通過"雙軌并進"破局:政府層面強化校園體育課程、增加公共設施投入,踐行"德體美"綜合教育理念;市場層面加速體育產業化,以差異化產品滿足14億人多元需求,推動體育消費從競技引領轉向大眾消費。"競技體育是火炬,群眾體育是薪火。"
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逐夢青少年足球發展基金捐贈人、"逐夢計劃"發起人、長江商學院EMBA校友李田以2024年與貴州"村超"合作的青少年足球公益項目"逐夢冠軍公益賽"為例,提出了體育公益的"善意鐵三角"模式:即首先通過有公信力背書的國家基金會設立公益項目,做持續捐贈和長期發展規劃,避免被誤解為企業短期營銷行為;其次聚焦邊遠地區青少年,提供高水平教練和可持續教育資源;第三結合村超、蘇超等優質落地場景,形成共情效應。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秘書長張達強調,公益事業作為"第三次分配"的核心載體,與商業構成互補驅動與良性循環。他呼吁企業與公益組織共建深度生態圈,創新合作模式和項目設計,讓社會責任踐行成為商業增長的可持續引擎。"公益不是單向付出,而是價值共創的支點。"張達總結道。
在由知名主持人王冠主持的圓桌對話環節,7位與會嘉賓從各自的經驗與視角出發,分別圍繞中拉如何在體育商業化方面最好地實現互補、體育如何在全球南方及中拉合作中釋放新機遇等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