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混合著新鮮樹脂與混凝土的清冽氣息,在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奇訊牧業新建的奶制品車間里彌漫。工人們彎著腰,手中的刮板將青灰色的環氧漿料均勻推開,地面瞬間變得光潔如鏡。“這層地坪可是車間的‘鎧甲’,既要防滑耐壓,還得符合食品生產的衛生標準!”工程師老李抹了把額頭的汗珠,手指敲了敲旁邊巨大的銀色制冷罐,發出沉悶的回響,“下個月,咱們鎮的牛奶就能變成酸奶、奶酪,賣進遠近各大超市!”攪拌機的轟鳴聲,仿佛是為即將投產的生產線奏響序曲。
這熱火朝天的場景,正是興涇鎮以項目撬動產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作為西夏區重要的產業集聚地,興涇鎮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目標,持續深耕產業升級、設施提升、農產品增值等重點領域,全力推動涉農項目謀劃和建設。今年,全鎮共精心謀劃儲備涉農項目13個,總投資3013萬元。其中,興涇鎮西干村人居環境改造工程(2025年以工代賑示范項目)已基本完工。這項惠及全村的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不僅重塑了村莊“顏值”,更為260余名村民發放勞務報酬130余萬元,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見證家園的蛻變。
產業的脈搏,在賀蘭山西路街道化作了水波的律動。走進良渠稍村的南美對蝦養殖觀光基地,巨型養殖池泛著粼粼波光。“去年一期投產的項目已帶動10戶村民年均增收6萬元;眼前這嶄新的二期車間,即將輻射帶動周邊500畝的水產養殖,吸引更多農戶投身這條富民新賽道。”賀蘭山西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于穎介紹道。
近年來,賀蘭山西路街道聚焦“高端水產養殖、特色果蔬種植、休閑觀光農業”的產業定位,壓茬推進良渠稍村高端水產養殖項目,擴大對蝦、鱸魚等養殖規模,形成超150畝集中連片高端水產養殖區,年創收400萬元;整合犀牛湖、同陽新村高端水產養殖園區及食用菌園區產業,打造“一湖兩園區”農文旅融合產業鏈;實施三閘村四季育苗棚、同莊村蔬菜園區等項目,建成精品果蔬種植園區4690畝,打造“蘆花果蔬”品牌,構建產銷一體模式,努力構建融合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當蝦池泛起漣漪,鎮北堡鎮華西村鄉村振興產業園里則飄散著果蔬的芬芳。新到位的凍干設備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本地新鮮的枸杞、水果,經過凍干技術處理,價值能翻好幾倍,銷路更廣了。”
項目負責人介紹:“設備租金保底,每年還須從特殊群體中優先選擇招聘員工至少10人,每少招一人年租金按照3.6萬元/人上浮!”
在鎮北堡鎮,特色產業呈現多元發展態勢——影視攝影棚吸引劇組入駐,帶動周邊群演、餐飲等業態;枸杞芽菜廠、現代設施溫棚穩定產出,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華西村鄉村振興產業園一期、二期項目接連投產,形成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吸引上百名村民返鄉就業創業。凍干設備的加入,為產業鏈增添了深加工的新環節,也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的鏈條更加穩固。(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孫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