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 】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禮鵬
夏日的海面戰艦列陣。東部戰區海軍某護衛艦支隊資陽艦上,一名老兵瞄準、鎖定、擊發!“轟!轟!”炮彈射出,精準命中目標。
這名老兵就是一級軍士長馬少利。當兵27年,他始終向戰為戰、精鉆細研、矢志打贏,先后被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全軍優秀軍士,2次獲評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榮立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
“沒有什么天賦,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馬少利說。在某導彈護衛艇當主炮兵時,馬少利就拿著圖紙和說明書,對照實物一點點學,從認識一張電路圖開始,到熟練掌握各型艦炮的結構原理,他利用所學精心維護裝備,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率。
2012年,得知海軍將舉行艦員級專業維修比武的消息,擔任主炮班長的馬少利興奮得摩拳擦掌,可接到正式通知后他卻發現,比武項目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截然不同,如果要參賽,就必須從頭學習。
面對挑戰,馬少利沒有退縮。白天,馬少利去兄弟單位學習新型艦炮拆裝,晚上回到自己的戰位保養裝備,整理筆記到深夜。一個多月時間里,一座炮被他拆了200多遍,拆裝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驚人的4分30秒。最終,他在比武中拿下3項滿分,奪得專業組第一名,被海軍評為“專業技術能手”,榮立人生第一個二等功。
當部隊迎來“小艇換大艦”的高光時刻,作為首批接艦艦員,面對國產新型艦艇上更先進的艦炮系統,馬少利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他拿著圖紙反復研究,發現某系統設計存在改良空間后,大膽向廠方提出多項革新意見,其中8項被采納。
“我要讓我的每發炮彈都長上眼睛,發發制敵!”馬少利先后在4型艦艇、6型艦炮崗位工作過,每次維修他都會記錄在冊,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環境等因素進行梳理歸納,寫下了15萬余字的學習筆記。為摸清主炮射擊規律,馬少利抓住每次實射機會,打出的上萬發炮彈,幾乎每一發他都進行了精細的射后分析,累計分析了幾十萬條實彈射擊數據,艦炮首發命中率和射擊效能因此不斷提升。他還總結出“響、連、準、快、穩”操縱“五字訣”,不僅追求打得準,更要求修得快。
“光自己會不算本事,要讓大家都學懂弄通,才能提高戰斗力。”在馬少利看來,團隊強才是真的強。作為單位槍炮專業帶頭人,馬少利毫無保留地將所學傾囊相授,無論是本艦戰友,還是其他艦艇、院校、工廠的同行,只要有人請教,他都耐心解答。“有問題,找馬班長”成了大家的共識。
除了言傳身教,馬少利還編寫了適合艦員使用的專業教材。“第一次編書,圖文怎么制作、章節怎么編排、文字怎么表述等問題真不少。”馬少利回憶道,他利用休假時間跑到院校、設備廠家請教學習,向專家教授求取“真經”。700多個日夜,馬少利對著電腦自學軟件畫圖。艦炮結構復雜,畫一張圖常常熬到凌晨。最終,《某型艦炮電氣原理與維修》編寫完成,后來被海軍作為統編教材推薦到各單位使用。馬少利又自學視頻軟件,帶領班員拍攝制作了50多個教學微課視頻,有效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
“目前支隊大部分槍炮專業骨干都是我帶的兵。”馬少利言語中透著自豪。自擔任班長20多年以來,他培養出多名技術骨干,分布在各個艦艇,其中多人擔任艦艇長、成長為高級軍士、20余人次榮立三等功,真正實現了“一團火散出滿天星”。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2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