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21日電 (記者 李夢涵) 7月21日,自然資源部召開全國"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調度部署視頻會,對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要求。
會議對"七下八上"期間各地災害風險及類型進行了分析研判,預測四川北部、甘肅南部秦嶺大巴山區滑坡崩塌泥石流重點防治區和云南西北部橫斷山區高山峽谷滑坡崩塌泥石流重點防治區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隨著雨帶北抬,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進入雨季,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風險高,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南北兩條防線"作戰"的嚴峻形勢。
會議強調,西南地區東部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要加強防范降雨滯后型大型滑坡災害;云南西部和西藏東南部需加強高位滑坡鏈式災害和中小河流鏈式災害防范;北方地區的山西、陜西、甘肅、青海要加強黃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防范;陜西、甘肅等省份部分地區提前防范旱澇急轉條件下引發的泥石流、滑坡;東部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份需加強防范臺風暴雨疊加前期降雨引發群發地質災害的風險。
會議要求,相關地區、部門和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深入分析、提前研判、細化部署,全力以赴抓好"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督促指導和技術支撐。省市縣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強化對地方的協調指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建立分片負責、包片蹲點工作機制。中國地質調查局271名分省駐守專家、機動防御專家要與地方專家提前駐防預警區、直達隱患點,協助指導地方做好各項工作。
二是嚴防群死群傷事件發生。督促指導加強重要交通干線、重大水庫庫區、工礦場區、在建工地工區、臨時工棚和施工道路等重點區域,縣城、重點集鎮、學校、醫院、敬老院、農家院等人口密集區,臨坡臨崖臨溝臨水等重要地段,以及網紅打卡地、熱點旅游目的地的山區道路沿線、旅游景區景點等的地質災害風險防范。
三是針對性做好極端強降雨和夜間防災工作。提前轉移臨坡臨崖臨溝臨水區、泥石流堆積區等重點部位的人員,做到"應轉早轉""應轉盡轉"。動員基層干部群眾加強夜間巡查,遇強降雨過程強化值班值守、會商研判、風險提醒和臨災預警。
四是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各地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會商,及時發布區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提前落實落細人員避險轉移方案,堅決執行"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要求。
五是加強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各地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強化應急值守,一旦發生造成傷亡的地質災害時第一時間上報,并組織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會上,應急管理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及廣東、四川、貴州三省代表作交流發言。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分管負責同志,業務主管處室負責同志,技術支撐單位負責同志及有關人員在分會場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