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期間,饑渴難耐的解放軍戰士行軍經過錦州鄉間的蘋果地,卻一個都沒摘,毛主席聽后說:“不吃是高尚的,吃了是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苯乖5撏窘洺Ω刹總冋f:“當工作沒有辦法的時候,你就到群眾中去,問問群眾你就有辦法了?!薄鞍霔l被子”故事發生地湖南汝城縣的徐解秀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這些令人動容的話語,生動詮釋著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導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
把作風建設立在國家治理的前沿高地。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實施以來,從抓公款吃喝、公費旅游、超標辦公用房,到抓節假日、抓“八小時外”、抓日?!瓘娜嗣袢罕姺从硰娏业淖黠L問題切入,群眾才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常態化抓好監督執紀,高頻通報違紀行為,讓群眾看到了黨中央鏟除腐敗毒瘤的決心,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表現。事實表明,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實現重塑。人民群眾由衷贊嘆,“八項規定改變了中國”。
把群眾建議變成政府決策的錦囊妙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中央強調,要堅持開門教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堅持問需、問計、問效于民,讓學習教育叩開群眾心門,在群眾的期許與評判中一體推進學查改,確保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群眾的合理建議,是政府決策的錦囊妙計;群眾的“金點子”,是城市治理的“金鑰匙”。在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更應以“小學生”的心態,珍視群眾的真實聲音。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聽聽他們的“家長里短”,聊聊他們的“酸甜苦辣”。要暢通群眾反映的渠道,通過設立線下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開設網上信箱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對作風建設的意見建議,讓群眾有機會監督、有渠道反饋,讓問題查擺更精準、作風差距更清晰、問題整治更有效。
把干群關系作為學習教育的不變初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終歸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革命先輩在槍林彈雨間依靠群眾打下了江山,后輩們更要在守江山的使命征程中書寫人民滿意。因為歷史實踐充分證明,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銅墻鐵壁。當前國際形式云波詭譎,“大國的沖突”“修昔底德陷阱”等悲觀論調試圖將世界文明的交流格局拉入深淵。只有充分依靠群眾,才能推動中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巨輪乘風破浪,通向星辰大海。在工作生活中,黨員干部與其期待群眾配合我們什么,不如先思考我們能為群眾做點什么。始終把群眾當作服務對象而非管理對象,把群眾是否得到實惠作為實施項目工程的首要出發點,權力配置上積極換位思考,確保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防止權力異化為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團謀私的工具。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全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的“必修課”。以“群眾滿意”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緊緊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才能始終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實現長期執政,帶領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會昌縣 李嵐 李炳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