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到9日,寧夏固原市在上海博物館舉辦“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以別樣形式展示寧夏、宣介固原。
固原市委書記滑志敏說,文物是歷史的絕唱,穿越千年時光,記錄歲月嬗(shàn)變。這次活動,固原攜323件文物珍品,開啟一次古典與現代的文明碰撞;攜六盤山農特產品,開啟一次高原與江海的味蕾奇遇,是借助“世界之窗”展示固原。
固原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區,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風淳樸,這里正在以“建設寧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態文旅特色市”的新圖景,逐步繪就“產業興、生態美、文旅旺”的六盤山下富春山居圖。
固原博物館館藏的4.5萬余件(套)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佐證。
今天,歷史之光穿越星空,與新時代畫卷交相輝映,訴說著固原古今之間的綿長文脈。滑志敏用“四色之美”與大家一同解鎖這座城市的獨有魅力,向世界發出一份誠摯的“清涼夏日·固原邀約”。
古色之美,是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多樣人文。固原歷史積淀深厚,猶如一部百讀不厭的書,令人常讀常新。秦始皇過蕭關首巡天下,漢武帝出蕭關巡邊察疆,漢樂府描繪“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hòu)多”,唐代詩人王昌齡形容“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明清時,固原“據八郡之肩背,綰(wǎn)三鎮之要膂(lǚ)”,成為九邊重鎮之一。這里的楊氏泥塑、魏氏磚雕、剪紙刺繡、社火皮影等非遺多姿多彩,是中國“文學之鄉”“詩歌之鄉”“書法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在固原,可沿著須彌山的駝鈴古道,探尋古絲綢之路的千年韻律,感受中華民族互交共融、東西文化交流互鑒的生動精彩;踏訪據險制塞的“戰國秦長城”,領略“秦時明月漢時關”的邊塞雄渾。
紅色之美,是鐫刻在領袖足跡中的革命精神。固原紅色基因鮮明,猶如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激發奮斗精神。這里是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地,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寫下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孕育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紅一、二方面軍在將臺堡會師,開創了中國革命奠基大西北的新局面。這里是新時代長征路出發地,紅色精神跨越時空、一脈相承,固原師生連續30年徒步百里祭英烈“行走的思政課”全網矚目。在固原,您可重溫崢嶸歲月、追憶革命先烈,沿著領袖足跡,激揚“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人生豪邁。
綠色之美,是徜徉在綠水青山間的詩情畫意。固原生態秀美,猶如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令人心馳神往。這里氣候宜人,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8℃,涼而不寒、潤而不濕,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氧吧”。這里蒼山連綿,山奇、谷美、石秀處處成景,六盤山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生態綠島”,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中國最壯美丹霞地貌”。這里水天一色,山溪、湖泊、涌泉星羅棋布,由老龍潭、鴛鴦潭、觀音潭、仙姑洗藥潭組成的“七星銀河”白如素練,北聯池、西海子、震湖等與群山相映疊翠。這里四季皆景,春賞山花、夏享清涼、秋觀層林、冬覽雪韻,云煙成雨、樹木成林、步步如畫。在固原,可與好友相約、與山水為伴,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清涼之旅,領略“天高云淡六盤山”的詩情畫意,享受大自然那份寧靜與生機。
特色之美,是飄溢在人間煙火里的濃濃鄉愁。固原熱情好客,猶如一個溫馨和睦的家,讓人賓至如歸。這里處處升騰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氣”,40個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造就的農特珍品,讓人回味無窮。有色澤紅潤、營養豐富的六盤山牛肉;有品質上乘、品牌響亮的六盤山冷涼蔬菜;有“薯中優品”、走出國門的固原馬鈴薯;有道地特征鮮明、在中藥界頗有盛名的固原中藥材。這里有獨具風味的六盤珍饈,九碗十三花、五香羊羔頭、隆德暖鍋、全牛宴等“原字號”“老字號”特色美味口感香醇,定會溢滿舌尖上的“熱辣滾燙”。在固原,可追憶鄉愁、享受愜意,回歸“輕煮時光慢煮茶”的田園時光,醉享“人間難得幾回嘗”的舌尖美味。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