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仡鄉,滿眼蒼翠。駛出銀百高速三江收費站,“道真青花椒之鄉”的幾個大字抬頭可見,漫山椒林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公路繞山而上,兩側只見石頭少見泥,一株株花椒樹頑強地長在石縫里,枝頭椒粒飽滿,一簇一簇,青翠欲滴。40多名村民轉身椒林間,麻利地采摘花椒,下樁、剪果、搬運。三江社區望江小區居居劉正訓每年都來這里摘花椒:“今年的花椒掛果多、品質也好。在這里務工,離家近,每天可掙到100元左右。”
村民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三江鎮采摘花椒
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三江鎮,半數以上耕地地勢陡峭,且石漠化十分嚴重。2012年以來,該鎮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產業1.2萬余畝,成功探索出山區石漠化治理和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把“石山”變成了“金山”。
山腳下,暗香花椒合作社的加工廠房里機器轟鳴、椒香撲面,兩套先進的烘干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忙著將一筐筐新鮮花椒送入加工倉。“每套烘干設備一次可加工鮮椒15噸,經過28個小時烘干后,再進行去籽、除枝、色選,最后成品,主要銷往重慶、貴陽等地。”三江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胡小琴介紹,今年由鎮級平臺公司統一收購鮮椒,社區聘請人員代管和加工,待銷售后根據各村(社區)花椒種植面積,按比例進行分紅,增加村級集體經濟。今年,三江鎮預計可采收鮮花椒300噸,產值可達150余萬元,采摘花椒可帶給群眾務工收入48萬余元。
村民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三江鎮采摘花椒
花椒產業是道真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探索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新路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縣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
道真生態優良、資源豐饒、物產優質,是“中國最佳生態環境宜居縣”,已入選第一批貴州森林康養基地,是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示范試點建設縣。近年來,道真始終對標對表中央、省、市要求,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嚴守底線,全境護山、全域理水、全面治污,通過植綠、護綠、增綠等措施,不斷擦亮綠水青山本色,森林覆蓋率達61.35%,空氣質量優良率98%以上。
地處北緯28度的道真,境內層巒疊嶂、一碧萬頃,山、水、林、泉、洞相輝相映,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近年來,道真順應人們追求健康、回歸自然的需求,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氣候條件,緊扣“全域森林康養城市”定位,以“一城兩漂多景點”為引領,構建以中國儺城為核心,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的“中國儺城康養避暑生態圈”,輻射帶動漂流組團(道真大峽谷漂流、凌霄河漂流)、康養避暑組團(石門天鄉康養度假區、云棲湖康養度假區),形成“場景+住宿+多業態”發展格局,全面推進旅游生態圈打造和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4個、省市級旅游重點村寨5個,道真與重慶市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的旅游“金三角”基本形成,每年吸引游客超過400萬人次。“要想身體好,多往道真跑”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依托生態發展食用菌產業
產業振興,是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道真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同時,持續打好“特色牌”,打出向山取“金”、向林求“富”的產業組合拳,形成以食用菌、中藥材、花椒、茶葉、酒用高粱、烤煙、果蔬、生態畜禽漁業為代表的八大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一步步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緊扣農業戰略定位,立足資源稟賦,打好“特色牌”。
截至目前,道真常年投放菌棒2億棒,穩定種植中藥材(花椒)20萬畝、茶葉14萬畝,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30余萬畝。2024年新增綠色食品認證3個,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農特產品銷售額達10億元。道真洛黨參、道真玄參等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道真硒鍶茶獲歐盟零農殘認證、國際雨林認證等權威認證,道真食用菌俏銷全國20多個省(區、市)。(韓克超|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