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凌晨,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完成168小時試運行。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具備400萬千瓦送電能力,為湖南電網迎峰度夏提供堅強的清潔電力保障。
此次投運的“寧電入湘”工程,是全國首條獲批的以煤電為支撐、以沙戈荒地區新能源為主體、外送綠電比例超過50%為目標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工程起于寧夏中衛市中寧換流站,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陽市衡陽換流站,線路全長約1616公里。項目開工以來,寧夏、湖南兩省(區)及國家電網公司全力推動“寧電入湘”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寧夏工程線路及配套電源估算投資700億元左右,占工程總投資近80%。
寧夏作為“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送端省區,此前依托靈紹(寧夏-浙江)、銀東(寧夏-山東)兩大直流工程利用小時數常年位居全國前列,累計外送電量已突破8000億千瓦時,為國家實施“西電東送”戰略、保障電力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也是寧夏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20個重大工程項目之一。此次“寧電入湘”工程是寧夏第3條電力外送大通道,對推動國家能源結構轉型、積極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雙極低端投運,不僅是區域能源協同發展的里程碑,更是我國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實踐。未來,寧夏將持續發揮“西電東送”主力軍作用,加速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深度融合。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