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5月,國家鐵路累計發(fā)送貨物16.41億噸,同比增長3.1%。日均裝車18.1萬車,同比增長4.2%。(據央視新聞6月22日報道)
“穩(wěn)”字當頭,從“煤龍穿山”到“糧滿倉廩”的民生守護。作為連接產銷、貫通城鄉(xiāng)的“先行官”,中國鐵路在“八縱八橫”路網之上鋪展一張覆蓋糧食、能源、農資的民生運輸保障網,讓“物流動脈”與“民生脈搏”同頻共振。2025年1-5月數據顯示,國家鐵路發(fā)送煤炭8.45億噸、礦建材料增長22%,糧食運量同比提升5.5%,中國鐵路正用鋼軌托舉起萬家煙火的穩(wěn)穩(wěn)幸福。這份“穩(wěn)”背后,是精準施策保民生的“鐵擔當”。從浩吉鐵路車輪滾動的“北煤南運”,到石家莊電廠“點對點”直達班列的精準保供;從優(yōu)先掛運的石油化肥,到秦皇島港“四港聯動”疏解的民生焦慮。鋼鐵軌道上的每一聲汽笛,都是對“民生無小事”的生動詮釋。中國鐵路通過開辟綠色通道,給予運力傾斜,實行優(yōu)先承運、優(yōu)先裝車、優(yōu)先掛運等一系列有力有效舉措,保障了石油、化肥、農藥、糧食、防汛救災等物資運輸,讓礦建的轟鳴、糧倉的豐盈、燈火的璀璨,共同筑就中國經濟最堅實的民生暖色。
“進”中求變,從“單線運輸”到“全鏈賦能”的服務升級。當傳統(tǒng)運輸遇上現代產業(yè),中國鐵路以“物流總包”為支點,撬動物流服務向“門到門”“全鏈條”躍升,為產業(yè)鏈注入“鐵動力”。這一變,變在“一單通辦”的便捷。比如,國鐵南寧局依托國鐵95306線上訂艙模塊,聯合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實現“一單制”全流程線上服務功能,同時優(yōu)化港口、海運、汽運等協(xié)調環(huán)節(jié),客戶只需對接鐵路方即可完成全程物流需求。這一變,變在“多式融合”的高效。鐵路部門深化與公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的融合發(fā)展,有針對性地打造高品質物流產品,優(yōu)化中間環(huán)節(jié),提升運輸效率,推動鐵路物流產品融入產業(yè)供應鏈。今年前5個月國家鐵路累計簽訂物流總包合同655個,合同運量9.79億噸。鐵路正以“全鏈條服務+數字化賦能”,讓物流不再是產業(yè)鏈的“堵點”,而成為暢通經濟的“動脈”。
“融”通四方,從“通道經濟”到“樞紐經濟”的開放融合。鋼鐵駝隊晝夜疾馳,在南寧國際鐵路港的吊臂起落間,跨境物流的脈動愈發(fā)強勁。2025年上半年中越跨境班列累計發(fā)運17000TEU,同比增長390%。另一方面,通道的“硬聯通”催生服務的“軟升級”。鐵路部門聯合邕州海關推出“一站式”通關,削減短倒費、倉儲費等成本30%,吸引西北化工品、華東柴油機等跨區(qū)域貨源向南寧匯聚。2025年上半年,建材、設備等530噸零散貨物搭乘集拼箱直達越南,為中小企業(yè)開辟“輕量出國”新路徑,讓“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yè)”的開放格局加速成型。
鋼軌延伸處,巨龍載貨行千里,民生溫度與開放活力交織,車輪滾滾中,產業(yè)升級與區(qū)域協(xié)同共進。當“穩(wěn)”的基礎更牢、“進”的動能更足、“融”的格局更廣,中國鐵路正以“鐵擔當”書寫著服務國計民生的奮斗答卷,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勁的“鐵動力”。(羅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