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哪個城市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擁有全國最全的火箭研制產業鏈、形成全國衛星制造產業鏈最全的聚集區、集聚全國70%以上的商業火箭整箭企業?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們每年差不多發七八箭,今年可能會更多?!?月18日,“活力中國調研行”來到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時,該公司執行總裁夏東坤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的發射計劃,“有希望成為民營企業里面第一個年度發射次數達到兩位數的”。
6月18日,“活力中國調研行”來到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執行總裁夏東坤作講解。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攝
說這話時,夏東坤所在的展廳面積不大,約30人走進展廳就顯得有點兒擠。用他的話說,這是在給旁邊的火箭測試和其他科研工作“擠出更多空間”。展廳內布置簡單,粗看是火箭模型、發動機裝配等零部件,夏東坤說指著一支名為“智神星一號”的模型說,今年,這支火箭將首飛,這將是國內第一款可重復使用的中大型運載火箭。
實際上,“第一”“首次”這些詞用在一批批“北京箭”上,并不稀奇。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提供的數據,北京擁有商業航天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商業航天百強企業、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均占全國半數以上。
目前,北京“南箭北星”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其中,“南箭”以經開區、豐臺區、大興區為主,聚集了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中科宇航等全國70%以上的商業火箭整箭企業,擁有全國最全的火箭研制產業鏈,取得了火箭領域多個“第一”;“北星”以海淀區為主,集聚了微納星空等商業衛星制造企業,形成了全國衛星制造產業鏈最全的聚集區,整星研制能力全國領先。
由星河動力研發的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畫面。受訪者供圖
“如果驕傲一點說,北京的商業航天生態可以排最好,低調一點說,最好之一。”這句打趣背后,夏東坤認為,北京集聚了豐厚的人才資源、資金資源等,附近集聚的同行,彼此競爭,又互相合作,為商業航天這個產業積累經驗和產業基礎,推動產業向新向強發展。
距離星河動力一條馬路的是藍箭航天。該企業是國內首家獲得火箭研制、生產、試驗等關鍵環節的完備資質許可的商業航天企業,建成全國首個商業發射工位。上個月,藍箭航天剛剛成功發射了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ZQ-2E Y2),將6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資料顯示,北京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卡點”“堵點”,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藍箭航天、星河動力、星際榮耀、銀河航天等優勢總體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圍繞液氧甲烷/液氧煤油運載火箭、商業通信衛星等方面,開展3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此外,北京將商業航天場景納入《北京市2024年科技新場景工作要點》,統籌推動11家市級部門,以及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國家部委,在自然資源、森林防火、建筑工程、氣象監測等行業推廣場景應用,發布首批商業航天十大典型應用場景;支持成立中關村亦創商業航天聯盟,構建運載火箭、衛星研制、衛星應用、型號配套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平臺。
可以說,“北京箭”正“組團式”地駛向星辰大海,閃耀太空。“未來5到10年,我們會看到百花齊放的狀態?!毕臇|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