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在第五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期間正式發布《中國葡萄酒產區發展指數報告(2025)》,報告揭曉了全國8大葡萄酒產區綜合發展水平和基礎支撐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三個分項結果,寧夏產區以兩個分項第一、一個分項第二的突出表現領銜頭部陣營。
中國葡萄酒產區發展指數評價結果顯示,寧夏產區綜合指數得分在80-90分區間,居全國第一梯隊,領跑全國產區。產區三大核心維度表現亮眼,基礎支撐力(A1)、市場競爭力(A1)與發展引領力(A1)三個分項指標得分均超80分,位居全國前列。九項二級指標8項超80分,1項達94.99分,最低分亦有78.25分。長板突出,無明顯短板,離散系數0.06的低值印證了其卓越的均衡性,屬于全面發展型產區。
酒莊是產區發展的基石。寧夏產區94.99分的產區保障(B2)指標的核心競爭力,源于產區在生產基礎、管理保護、品牌建設三方面對酒莊發展的支撐保障,背后則是“大產區統籌規劃、小酒莊精耕細作”的發展選擇。
寧夏賀蘭山東麓已建成60.6萬畝釀酒葡萄基地并規劃再擴50萬畝,通過精準匹配土壤特性優化品種布局,高標準打造干紅干白原料基地,為酒莊新建投資、規模擴容和葡萄園升級建設提供廣闊空間。
2012年,寧夏率先以省級立法頒布《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2024年新修訂的條例正式寫入“酒莊基地一體化”及“酒莊酒”模式的成功實踐,以立法剛性護航投資建設與品質標準。
以“舉杯賀蘭山”為代表的政府主導的產區品牌傳播經典案例成效顯著,2024年“寧夏產區”相關傳播量達6655條,聲量居全國之首,率先成為世界葡萄酒版圖上的東方新坐標。
![]() |
圖為賀蘭山東麓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勞作(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近年來,寧夏賀蘭山東麓集中建設195公里釀酒葡萄種植長廊,推動酒莊綠化和防護林建設,實現40余萬畝荒灘地變成“新綠洲”。2024年,“賀蘭山下鎮北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案例列入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葡萄酒產業不僅讓寧夏賀蘭山東麓的戈壁荒灘種上了釀酒葡萄、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把風土變成了產品, 讓戈壁荒灘變成了“聚寶盆”,吃上了“旅游飯”,推動實現生態移民脫貧和家門口就業增收。據統計,葡萄酒產業每年為周邊移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穩定性工資收入約12.2億元。
指數顯示,寧夏產區企業活力(B4)、出口潛力(B6)、文旅融合(B9)得分均在86分以上,表明寧夏賀蘭山東麓立足酒莊載體,推動葡萄酒產業與生態治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階段性成果,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產區已建成22家2A級以上主題酒莊,5個葡萄酒專題博物館,西夏王等5家酒莊獲評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酒莊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志輝源石等酒莊將“仁義禮智信”傳統文化融入產品設計,并通過舉行盛大的春耕展藤活動傳承千年農耕智慧,形成獨特的東方葡萄酒美學體系。(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