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9日電(記者 樊菲菲)2025低空技術與工程大會6月7日在北京市延慶區開幕。大會期間,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電子學會共同發布《低空技術與工程發展報告》和《低空技術產業創新場景清單》。《報告》以國家戰略視野,解析低空技術與工程如何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創新生態,為科技強國開辟“第二發展空間”。
《清單》涵蓋工業場景低空智能化應用、低空旅游、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展示、海洋綜合治理與污染處置等十四大場景,貫穿國家戰略與民生需求,用技術突破地理邊界,以創新重構產業生態。兩項重要成果將為我國低空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指引和實踐路徑。
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科技創新中蘊含巨大的價值,只有落到產業上,才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會現場,北理工—國彩—延慶區低空技術產學研創新平臺、中國電子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延慶分平臺正式啟動,兩個平臺將重點服務延慶及周邊地區低空技術領域,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技術孵化和產業化進程。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北京市延慶區委副書記、區長葉大華和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院長王玉濤為研究院揭牌。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聚焦低空技術產業發展前沿,聯動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及政府資源,構建“人才培訓-技術轉化-產業落地-經濟賦能”的全鏈條生態。這種模式充分融合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豐富資源,以及政府在政策引導、資源調配的有力支持,為延慶搭建起一個高效的政企對話平臺。
中國電子學會和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進行了無人機等級考試簽約。中國電子學會和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進行了無人機等級考試簽約,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張峰,北京市延慶區委書記于波,國彩低空技術產業研究院院長王玉濤,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鄒美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中心副主任劉法旺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并見證簽約儀式。全國青少年無人機技術等級考試是由中國電子學會發起,面向8-18歲青少年機器人技術能力水平的社會化評價項目。依托等級考試體系,將建立統一的無人機操作員等級評定標準,填補行業空白,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
低空技術產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自2020年10月獲批中國民航局首批、北京市唯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以來,延慶區大力發展低空技術產業,蓬勃活力逐步釋放,區域內集聚了航天飛鴻、理工全盛、遠度科技等超百家行業領軍企業,構建了涵蓋研發設計、整機制造、運營服務、反制技術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條,成為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
目前延慶區已建成全市首個森林防火無人機智能應用場景實驗基地,并與美團合作開通北京首條常態化無人機配送航線,實現八達嶺長城“外賣自由”。與此同時,延慶區積極探索“低空+文旅”的融合發展路徑,在北京世園國際旅游度假區、八達嶺長城等景區,無人機被廣泛應用于巡檢、表演等領域,提升了景區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依托八達嶺機場開展空中游覽、高空跳傘、飛行體驗等項目,2024年累計接待1.7萬人次,低空飛行成為服務消費新熱點。
延慶區低空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更為低空技術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政策賦能、園區賦能和場景驅動的共同作用下,延慶區低空技術產業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發展道路,努力打造成為全市低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