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寧夏舉行自治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數據局局長麥欣甫介紹,寧夏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大力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呈現出總量持續擴大、質效持續提升、數實融合持續深化的良好發展態勢,集中體現在五個“新突破”。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寧夏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9個,在建數據中心項目27個,標準機架數達到14.2萬架。建成智算算卡11.6萬張,算力規模7.4萬P,其中,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智算規模在全國十大集群排名第3。總體看,項目落地實現新突破,建設進度跑出加速度,形成多點發力、梯次推進的跨越式發展格局,截至去年底,智算項目投資、標準機架、智算算卡、算力規模同比實現“四個翻番”,預計今年底,以上指標將再次實現同比翻番。我區算力綜合指數進入全國前10;算力質效分指數位居全國第6、西部第1,環境指數位居全國第2、西部第2,算力質效保持全國領先。
算力產業生態培育實現“新突破”。打造銀川經濟開發區、石嘴山經濟開發區等信息制造產業集聚區,寧夏引進培育電子專用材料、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高性能服務器、智能穿戴制造等項目,電子制造集聚發展初具規模。為4000余家企業用戶提供云計算服務。20多個大模型在寧夏落地訓練,凱添燃氣AI、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智能AI等人工智能行業垂域模型陸續投入應用。全區建成智慧教室、智能實驗室、智慧夢工坊1200多家,寧夏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排名分別躍居全國第5位、第3位,銀川一中、石嘴山實驗中學、吳忠朝陽小學等6所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數據要素開發應用實現“新突破”。寧夏推進數據資源分類分級和標準制定,匯聚農業、金融、交通運輸、醫療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領域數據114億條以上。出臺《關于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數據立法工作,加快制定公共數據管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兩個管理辦法,推進自治區政務數據平臺、公共安全高質量數據集等數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數據在工業、農業、住建、商貿流通等各領域、各行業的應用和賦能發展。比如,平羅縣構建鹽堿地改良大數據云服務平臺,通過布點安裝土壤墑情、鹽分、養分、水質監測等7大類共57個物聯網監測點、20個互聯網視頻采集點,對試驗示范區土地水資源利用、土壤環境變化、作物長勢變化進行數字化監測和精準調控,該項目入選國家優秀案例集。
強化數智賦能數字化轉型實現“新突破”。寧夏推進工業數智化轉型加力提速,累計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86個,培育106個企業級、13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600家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寧夏共享集團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蒙牛寧夏工廠被認證為“燈塔工廠”,吳忠市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統籌推進教育、醫療健康、城鄉供水等由“互聯網+”向“人工智能+”轉型。舉辦了寧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應用場景發布暨供需對接活動,243家區內外知名企業、醫療康養機構參加對接,達成涉及健康管理、智能輔診、慢病管理、智慧養老等領域合作20項。AI家庭醫生、AI輔助診斷等國內1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在寧落地應用,形成40多個典型應用場景,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實現全覆蓋。
縱深推進東西部跨域協同合作實現“新突破”。寧夏爭取國家部委、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在寧夏落地數據中心或智算項目。截至目前,一批國家部委重點項目和騰訊等智算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強化區、市、縣聯動招商機制,舉辦產業對接會、項目推介會,采用以商招商、園區招商、“飛地”招商等多種形式,吸引大模型訓練推理、人工智能應用等項目落地,召開閩寧跨境電商產業協作座談會,與10余家福建頭部企業深入對接洽談合作。“東數西算”、“東西合作”之路越走越寬。(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