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假期,28歲的楊想妮與家人一起在電影院觀看了票房火爆的電影《哪吒2》。而對于楊想妮來說,這次體驗遠非尋常。周圍的觀眾被屏幕上的精彩景象所吸引,而她與故事開場有著獨特的聯系——她和樂團的歌聲在整個劇院回蕩,定格了一個難忘的時刻。
銀幕亮起,一朵精致的蓮花緩緩綻放——這是電影中神秘世界的視覺隱喻。一段由楊想妮與團隊演唱的動人開場旋律飄揚在劇院中,喚起了這一古老而超凡的故事。這段旋律取材于傳統(tǒng)的侗族大歌,將觀眾帶入一個神話般的境界,歷史和傳說交織于此。
與大多數單音旋律的傳統(tǒng)中國音樂不同,侗族大歌為復調,由多個獨立聲部同時演唱,呈現出豐富和諧的旋律。通常是無伴奏演唱,和聲復雜,歌手們要依靠聲音力量與和聲能力,以一種其他傳統(tǒng)音樂中不常見的方式演唱。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侗族大歌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
2023年8月,電影的《哪吒2》音樂創(chuàng)作者楊芮在社交媒體平臺“嗶哩嗶哩”上看到了楊想妮與其樂隊表演侗族大歌的視頻。楊芮在一次采訪中說:“表演的原始、自然之美迷住了我。這種音樂與兩個角色優(yōu)雅地坐在壯觀且光芒四射的蓮花上的場景非常契合。這些花朵精致綻開,注入了一種精神氛圍。”
“當我親耳聽到她們的現場演唱時,那純粹而獨特的聲音,一下就擊中了我,我篤定這就是我一直苦苦尋覓的聲音。”受到將這種古老音樂風格與電影配樂融合的靈感,楊芮聯系了致力于保護侗族文化的楊想妮。
“在錄音完成之前并沒有看到電影的任何視覺內容,只有音頻和樂譜,其他一切都是想象出來的。”楊想妮回憶道。“這種演唱方式和平時的演唱方式不同,有很多調上的變化,唱起來比較困難。”
隨著電影《哪吒2》在網絡上大獲好評,自春節(jié)首映以來在全球獲得了驚人的158億元票房,成為全球第五高票房電影。人們對電影音樂的關注也多了起來,對楊想妮樂團的侗族大歌表示認可,獲得了更多在全國范圍內表演的機會,包括北京、蘇州、鹽城、南寧。“對于我和我的團隊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專業(yè)合作,而是一種保護文化瑰寶并與全球觀眾分享的方式。”楊想妮說道。
楊想妮來自貴州榕江縣三寶侗寨,6歲時首次登臺表演侗戲,于2020年畢業(yè)于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在學習期間,她不斷磨練聲樂技巧,并沉浸在侗族的古老歌曲中,這激發(fā)了她保護與傳承侗族大歌這一文化遺產的靈感。她說:“侗族大歌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祖先的記憶。它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而是活著的、可以對話文明。”
2023年,楊想妮回到家鄉(xiāng),利用周末時間在村里開設公益侗歌課堂,教村里的孩子們唱侗歌,助力古老民族藝術的傳承與發(fā)揚。同年,楊想妮和同伴成立了“舞樂蟬歌”樂團,成員均為“90后”“00后”的青年歌者,平均年齡25歲,演出之余她們還會到侗寨去搜集一些古老、瀕臨失傳的侗族古歌,并利用社交媒體向觀眾傳授侗族音樂。
“舞樂蟬歌”樂團成員羅優(yōu)梅從小就聽著侗族大歌長大,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熱愛。得知樂團致力于侗歌的傳承推廣時,這與羅優(yōu)梅的想法一拍即合。她說:“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但現在面臨著傳承斷層的困境。我認為傳承既要守住傳統(tǒng)韻味,也要大膽創(chuàng)新。”
(記者 陳楠 楊軍 編譯 羅思揚)
原文見5月22日中國日報旗艦版17版、香港版17版、國際版15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5/22/WS682e5685a310a04af22c0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