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全球的創新領域中,汪卓明以連續創業者的姿態,活躍于多個產業,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推動多個產業模式的創新與迭代。他的經歷跨越了中國與美國的創業領域,他以嚴謹的專業精神與深刻的行業洞察,贏得了來自產業、學界與創投圈的廣泛認可。
汪卓明的第一次創業始于他本科期間。高考后,他意識到中國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高考志愿填報環節存在信息不對稱,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因信息缺乏而誤選了并不適合自身發展的大學專業。教育信息不對稱不僅影響個體的命運,更制約著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公平性。
針對這一問題,汪卓明創辦了高考志愿研究中心CGRG希聚教育,致力于通過數據和科技手段,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志愿填報建議與指導。其中他和北辰青年主導的“專業博物館”項目,通過收集來自全國300所高校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的真實反饋與專業經驗,打造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大學院校和專業信息共享平臺。連續6年,希聚教育通過科技賦能志愿填報,不僅創建獨特的算法匹配機制,更與人民日報、鳳凰周刊、南方周末等國內頂級媒體合作,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
僅2020年,“專業博物館”項目的媒體總曝光量達到驚人的1.3億次,累計幫助數十萬高中生更加科學地選擇專業,切實緩解了長期存在的“信息孤島”困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這項目推出的專業指南書籍在獲得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廣東期間的肯定。這一重要時刻不僅彰顯了“專業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更體現了其在推動教育公平、促進認知普惠方面的現實價值與政策意義。
汪卓明并未滿足于首次公益創業的成功。在提拔合適的接任管理者后,他前往哈佛大學進修碩士。學業之余,他將大量時間投入到活躍哈佛的創業與創投生態,迅速成長為學生及校友創業社群中的核心人物。作為哈佛學聯創投俱樂部負責人,他頻繁組織與創業相關的活動與論壇。這些活動不僅為眾多創業者提供了展示項目與獲取資訊的平臺,更連接了中美兩地的投資者與創業精英,極大地促進了跨境創新與企業合作。彼時,幾乎所有到訪波士頓的頂級中美投資機構合伙人都會專程拜訪他,以了解哈佛學生與校友的創業動態。憑借在中美創投生態上的杰出貢獻,汪卓明在畢業后被選為哈佛投資行業校友會中國區副主席,繼續以這一身份,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校友與創業者的連接與成長。
盡管已通過創辦公益項目和行業協會為數萬名學生提供了實質幫助,并積累了寶貴的組織經驗,但汪卓明始終對自身能力與企業發展的邊界保持時刻反省。尤其在公司進入規模化運營階段后,他敏銳地察覺到:早期創業者的直覺與熱情固然重要,但真正推動企業持續成長、跨越管理瓶頸的,是系統性管理方法與全球視野。他繼續尋找下一階段的深度學習與能力提升的機會。
面對多個企業的橄欖枝,汪卓明最終選擇加入當時全球化擴展最迅猛的企業——字節跳動,并成為其創新業務 TikTok Shop 在北美的早期核心成員。這一選擇并非偶然。TikTok 是中國首批在全球范圍實現技術和商業雙重輸出的平臺之一,代表著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探索中的新范式。汪卓明看重的,正是其平臺背后所代表的“中國產業全球化管理”實踐樣本——他希望不僅僅站在中國的立場理解全球,更希望能在全球市場中深刻理解國際企業如何成長、如何被理解、如何贏得尊重。
加入TikTok Shop之初,正值該業務在美國“開疆拓土”的起點。作為第一個產品經理,汪卓明從零開始推動北美用戶端的售后體驗體系建設。他結合中美消費者習慣的差異,提出并主導了多款本地產品策略,有效提升了平臺復購率與口碑。他的獨特優勢在于能夠從系統視角出發,洞察并連接中美兩大生態的優勢與局限。他深入了解中國電商在用戶轉化和算法驅動上的領先經驗,也精通美國市場在數據合規、消費者信任機制以及文化表達上的獨特性。在TikTok內部,他不僅多次為高管團隊提供圍繞“中美電商生態和體驗”的深度報告分享,還在組織內部充當橋梁,推動中美產品團隊形成互通互信的產品觀念。這種“中美融合”的能力,使他迅速成為公司內部不可或缺的連接者、洞察者與推動者。
僅3年時間,TikTok Shop即實現了過去傳統電商十年才能積累的數十億美元GMV,躋身美國最大的電商交易平臺。但汪卓明并不滿足于某個產品的成功,更關心如何打造跨文化、跨階段的持續創新能力。他堅信,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企業,不僅要在本地土壤中茁壯成長,更要能在全球舞臺上建立信任力。
在橫跨教育科技與電商科技的創業實踐中,汪卓明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工具,以系統性變革為目標。他相信,真正有價值的創新不是制造“概念風口”,而是扎根于行業痛點,用數據、算法與結構重塑推動產業本質的優化。從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到重構跨境電商的用戶體驗路徑,他持續探索如何通過技術力量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透明度,并在實踐中驗證科技對傳統行業的放大效應。這種對“技術+行業”的深度融合思維,也成為他在不同領域連續創業的底層邏輯。
從公益創業到電商科技,從本土運營到跨國協作,他所追求的,是用創業作為橋梁,回應這個時代真實而復雜的問題。他始終將自己視為一個世界創業者,一個致力于推動共識、信任與合作的行動者。未來,他也希望繼續投身于全球創新社群之中,依然以“連續創業者”的身份不斷探索,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攜手,用更溫暖、更長期、更可持續的方式,塑造一個更互信與互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