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追夢不止;助殘為樂,大愛無疆。
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有一幕曾令全世界動容:視障運動員李端在黑暗中摸索了將近一分鐘,終于將手中的火炬成功插入主火炬臺。這漫長的一分鐘里,沒有人催促和不耐煩,觀眾始終以加油聲和掌聲鼓勵著李端。這令人難忘的一分鐘,照見的正是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全社會的助殘愛心。
自強,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面對困難時不退縮、勇往直前的品質。數據顯示,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這意味著平均每17個中國人里,就有1個殘疾人。他們和健全人一樣,在奮力逐夢的同時,也在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自強不息、努力向上是他們的精神底色。
我國殘疾人中曾涌現出一大批像張海迪那樣的自強模范,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勵了全社會的奮發自立精神。殘疾人事業作為偉大的人道主義事業,已成為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助殘,是社會大家庭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和支持,也正在融入到更通暢的城市盲道、更包容的職場等方方面面。通過助殘,我們可以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他們的價值,同時也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與美好。助殘先進以及他們所代表的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社會各界人士,也堪稱楷模,引領社會風氣。
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即將召開,擬表彰自強模范200名、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200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60名。讓我們一起向這些自強模范和助殘先進學習,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建設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