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雞鳩村,花香鳥語,銅鼓聲陣陣,錯落有致的蓮花燈把整個村寨點綴得格外的美。這個被一場“仰歐桑”劇目施了魔法的村寨,當大型實景苗族歌舞詩劇《仰歐桑》徐徐拉開帷幕,一場關于文明與發展的‘雙向奔赴’,正在這里悄然上演。
5月1日至5日,大型實景苗族歌舞詩劇《仰歐桑》共演出8場,接待游客11434人,實際購票10126人,票房收入123萬元,日均收入24.6萬元。
“您看在這古今融合的劇場內外,有來自周邊村寨的420余名群眾通過舞臺實現了就業。當銅鼓舞的鼓點和蘆笙舞的笙曲與《仰歐桑》完美融合,千年技藝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輝。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到傳承者,這場蛻變見證著文化根脈的自覺賡續,當老祖宗的智慧化作精神底氣,‘文化風’帶動‘文明風’,文化的軟實力便成了觸手可及的幸福。”雷山縣文明辦劉玲芳介紹。
“震撼”“驚喜”“美輪美奐”“壯觀”……,是省內外游客對《仰歐桑》的夸贊,許多游客不遠千里來到雷山,只為看一場《仰歐桑》,體驗一次神秘與美麗的民族文化。
今年4月以來,升級版《仰歐桑》憑借科技與文化的加持火熱來襲。雷山縣敏銳抓住這一契機,聚焦精神文明建設,快速跟進環境建設美化、服務供給優化等保障工作,著力發揮文化鑄魂、化風育人作用,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文明的具象,便體現在這暖心的服務、優美的環境、多彩的文化里,彰顯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以環境煥新,擦亮文明底色
走進《仰歐桑》劇場,除了感受到劇目的美麗與震撼之外,周邊村寨舒適整潔的環境、干凈寬敞的道路也讓人眼前一亮。近年來,雷山縣以《仰歐桑》劇場為切口,聚焦文明村鎮創建,深入推進劇場周邊村寨人居環境改造提升。
《仰歐桑》劇場的打造不僅提升了大塘鎮的文化氛圍,更成為了雷山縣文明村鎮創建的生動縮影。自《仰歐桑》開演以來,雷山縣便以“繡花之功”細繪文明肌理,統籌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對劇場周邊的小河村、平寨村、雞鳩村等村寨進行凈化、綠化、亮化,深入推動電改、廁改,完成了沿街花壇布置、道路硬化、步道棧道更換、燈光維護、廁所維修維護、風貌整治、綠化提升等,全力推進《仰歐桑》劇場周邊及沿線風貌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讓劇場內外煥然一新,為觀眾營造了舒適、整潔的體驗環境。
在這些村里,除了硬件上改善,他們在軟件上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系列的文明鄉風撲面來。“五個一”規范砍掉了虛禮枝杈,“積分制”管理結出了文明碩果,“十聯戶”自治繪出了和諧鄉村。巷道里阿婆的掃帚一揚,掃落的是舊習,揚起的是新風。
“掃干凈的不只是巷道,更是我們心里的文明。花園庭院花開四季,移風易俗的密碼就藏在這些行為可量化,文明能變現的公式里。”雞鳩村支書姜昌介紹。
以服務提質,彰顯城市溫度
《仰歐桑》的成功,離不開雷山縣對文旅服務的精細化打磨和各部門的履職盡責。劇目依托360度旋轉觀眾席、全息投影與實景山水,將苗族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仰歐桑》開演以來,雷山縣統籌縣直部門人員、景區工作人員、村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迅速行動,快速形成暖心服務體系,聯合保障《仰歐桑》演出安全,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
“現在仰歐桑劇場,每天都有公交車來回接送游客和村民,每天都有灑水車和環衛工人在開展保潔工作。”雷山縣市政局工作人員表示。
劇場外的配套服務也同樣精心設計:游客可觀賞族蘆笙舞、掌坳銅鼓舞、短裙苗族文化歌舞的非遺文化展演,可體驗“十二道攔門酒”“高山流水”迎賓禮儀,可參與蠟染、銀飾鍛造等非遺手作。通過“一票通”全域聯動,可憑觀演票免費游覽西江千戶苗寨與郎德苗寨。
另外,為更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雷山縣妥善利用閑置空地新增備用停車場4000余平方米,新增移動、電信基站2個,劇場附近4G、5G網絡容量提升到2500人。
以文化鑄魂,凝聚精神共識
“美麗”是雷山的代名詞,《仰歐桑》以“美”為核心,展現出苗族的故事之美、服飾之美、精神之美,讓文化成為連接人心的紐帶。許多游客到現場觀看《仰歐桑》,目的不只是看表演,更是感受苗族文化中和美、自信、向上的氛圍。
“來的時候覺得就是看一場很普通的表演,沒想到有這么震撼。舞臺效果、燈光各方面都是很好的。在仰歐桑被誤會的那一段,就是她化作雨露那里,我都熱淚盈眶了。我回去要給家里面的人也說一下,讓他們來這邊一定要來看一次。這個不看是遺憾,真的!”貴陽游客譚先生說。
從“看劇目”轉向“品文明”,正是雷山縣以文化鑄魂、凝心的有力見證。雷山縣苗族文化底蘊深厚,非遺資源豐富,通過利用這一優勢在劇場外開展系列非遺文化展演,讓“文化風”帶動“文明風”,讓文明成為城市的動人風景、閃亮的城市名片、鮮明的精神底色。
更重要的是,《仰歐桑》不僅是一場劇目演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覺醒。劇中的420名群演來自周邊村寨,他們將苗族的日常勞作、節日習俗原汁原味搬上舞臺,讓非遺從“活態傳承”走向“動態傳播”。
在《仰歐桑》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自發自主地參與到民族文化傳承、優美環境提升和文明鄉風建設中來,讓村鎮在優顏值上提氣質。
從劇場里的歌舞翩躚到村寨中的文明浸潤,《仰歐桑》劇場早已超越了舞臺本身,成為推動雞鳩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動載體。當村民在舞臺上自信演繹千年傳說,在生活中主動守護文明家園,文化的覺醒,正是雞鳩村鄉村振興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事實證明,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和“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事關區域發展品質,事關群眾生活質量,事關基層社會治理,事關干部作風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干部作風工程。雷山縣在探索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和“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中,走出了一條新路,這條新路就是以精神文明推動新的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做到群眾既鼓了腰包,又愉悅了精神與思想。(劉玲芳 李 雪|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