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李格格)4月30日上午9時30分,由香港西九龍開往張家界西的G6080次列車飛馳在廣袤的南嶺大地。車廂內,一場別開生面的“致敬勞動者 歡樂高鐵行”五一特色活動正熱烈展開。廣州客運段的列車員們以非遺文化為媒,用多語言服務架橋,為旅客尤其是銀發群體打造了一場兼具文化韻味與溫情關懷的旅途體驗。
為旅客打造兼具文化韻味與溫情關懷的旅途體驗。通訊員供圖
非遺唱響勞動贊歌
“咱們工人有力量!嘿!每天每日工作忙!”列車員謝晨林身著整潔工裝,以鏗鏘有力的歌聲拉開活動序幕。這首誕生于1947年的經典紅歌,在高鐵車廂里煥發新的生命力。旅客們自發加入合唱,歌聲與車窗外的青山綠水交織,構成一幅動人的勞動節畫卷。
在車廂的“非遺文化角”,廣繡、剪紙等傳統技藝輪番登場。列車員陳浩南手持繡繃,向旅客展示廣繡的細膩針法。一位銀發旅客在粵語講解下,嘗試繡出木棉花圖案。“阿婆,您手勢好靚!”陳浩南的鼓勵讓老人笑逐顏開。另一邊,列車員吳賢章指導旅客剪出“五一”主題窗花,紅色紙屑紛飛間,傳統文化與現代節日悄然融合。擊鼓傳花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接到花的旅客用方言朗誦古詩,贏得陣陣掌聲。
為旅客打造兼具文化韻味與溫情關懷的旅途體驗。通訊員供圖
多語服務里的銀發關懷
“后生仔女好貼心,同屋企人一樣。”一位香港老人握著謝晨林的手連連道謝。原來,老人因聽不懂普通話略顯無措,謝晨林立即切換粵語溝通,并為其調整座椅、送上溫水。針對跨境列車特點,廣州客運段推出“三語服務”(普通話、粵語、英語),列車廣播特別增加粵語到站提示,乘務組還配備老花鏡、放大鏡等適老用品,餐車提供低糖餐食選擇。
外籍旅客同樣感受到服務的溫度。“This embroidery is called Cantonese embroidery, a national intangible heritage.”(譯為:“這是粵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列車員陳浩南用英語向好奇的外國游客介紹廣繡歷史。據悉,該段近年來強化多語言培訓,列車員不僅能流暢完成非遺文化解說,還可提供跨境換乘指引等個性化服務。
流動的文化驛站
一根銀針穿梭千年廣繡,一張紅紙剪出時代新韻。這場高鐵上的非遺盛宴,是廣鐵集團“文化高鐵”建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集團持續開展“我的鐵路風景——美好旅途 文化相伴”主題宣傳活動,在春運、國慶等運輸節點打造“非遺文化角”“童趣車廂”等特色服務,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惠及旅客超3萬人次。
“愛心百寶箱”里,針線盒與充電線并排擺放;跨境服務中,文化認同與人文關懷相得益彰。列車長鐘姝暉深情地說道:“非遺傳承從來不只是技藝的展示,更是跨越地域、連接情感的紐帶。作為鐵路工作者,我們在服務好每一位旅客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旅客打造兼具文化韻味與溫情關懷的旅途體驗。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