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仡鄉大地處處忙。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礦產資源豐富,被譽為“鋁土礦都”,同時,務川也是傳統農業縣。眼下正是奮力開啟二季度的關鍵時期,務川經開區開足馬力、大抓生產,農業耕種搶抓時令、播下希望,礦山的機械轟鳴與農民的歡聲笑語共同奏響了一曲和諧的發展樂章。
地下有礦 地上有糧
務川汞礦開采歷史悠久,隋大業十年(614年)就開始向朝廷進貢朱砂和水銀,讓務川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煉丹中心。
突破在工業。近年來,務川大力推進“富礦精開”,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20余種,其中汞礦、鋁土礦、重晶石等儲量尤為豐富。務川立足礦產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依托經開區平臺,大力推動氧化鋁主導產業和氟鋇首位產業加快發展。
基礎在農業。務川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水稻、玉米、茶葉、烤煙等作物。2024年,全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2.08萬畝,產量17.02萬噸;烤煙完成收購數量17.8萬擔,農戶總收入29693.49萬元;累計種植蔬菜19.2萬畝,采收24.97萬噸,產值7.64億元;累計種植辣椒面積12.43萬畝,產量14.89萬噸,產值6.72億元;投產茶園面積3.15萬畝,生產加工茶葉1040噸,產值1.4億元。同時,培育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9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37家、家庭農場955家。
夯實農業基礎 推進鄉村振興
“這條水渠修好過后,我們種起莊稼來更有勁頭了。”黃都鎮桂花村村民周從舉所說的這條水渠便是黃都萬畝糧油產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項目。黃都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素有“萬畝大壩”“黔北糧倉”之美譽。但是連片的農業發展對水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東西部協作,黃都鎮獲得珠海市粵黔協作資金230萬元,用于萬畝糧油產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更好滿足了農田灌溉需求。
結合務川實際,縣委提出發展蔬菜20萬畝、辣椒20萬畝和烤煙20萬擔的農業“三個20萬”目標。在分水鎮中壩村蔬菜基地里,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對四季豆進行管護。此基地是分水鎮結合氣候、生態等資源,引進重慶客商分季種植四季豆、茄子、青菜苔等蔬菜,每到采收時,新鮮蔬菜從基地直供重慶雙福農貿市場,打通了產供銷環節。
在豐樂鎮,工人正在對辣椒苗進行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管護,僅廟壩和新田兩個村今年總的辣椒種植計劃便達6000畝, 辣椒產業已經成為該鎮支柱產業之一。
茅天鎮是烤煙大鎮,種植面積在全市鄉鎮中多年排名第一,在全省排名也是前列。今年該鎮烤煙計劃種植12280畝,目前煙苗長勢良好,預計在5月初全面展開移栽。
“我們采取企業訂單+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銷售方式,讓銷售不再成為難題。”據柏村鎮黨委書記陳美鋒介紹,該鎮已與兩家公司簽訂了預售協議,因為村民在去年已經得到較好收益,在今年的種植和近幾天的管護中,大家都干勁十足,今年種植的200多畝鮮食玉米在兩個多月后就可以讓大家嘗鮮。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大縣也必將向農業強縣轉變,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既要“金山銀山” 也要“綠水青山”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貴州發展、情系貴州人民。在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務川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讓礦業和農業相輔相成,走出一條具有務川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工業經濟,大有前景。務川緊緊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足球、艾草等一個個產業做大做強,6萬噸每年無水氟化氫、貴州天螢新材料年產10萬噸無水氟化鋁等一個個項目順利推進,通過資源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成功引進一個個企業,不斷做大工業總量、提升工業占比,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林下經濟,大有可為。務川氣候條件好,森林覆蓋率達到62.44%。“我們將充分挖掘林業資源利用存量,確保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48萬畝,實現林業總產值41億元、林下經濟全產業鏈產值11.5億元。”務川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田仁康表示,將因地制宜發展林菌、林藥、林蜂等林下經濟,切實把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多渠道提升農民收益。
如今,這個“坐落在礦山上的農業大縣”,正以嶄新的姿態,書寫著屬于務川的振興故事。
(全媒體記者 高孝東 譙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