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日期間,寧夏西夏區以“小場景”撬動“大市場”的“春日經濟”,共接待游客30.7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19億元。
上青山、下花海、賞日出,凌晨5點的賀蘭山滾鐘口景區,攝影愛好者架起“長槍短炮”......景區以日出之約品牌活動為核心,借力花朝節,創新“景節共生”模式,為游客打造“觀日出云海、品花朝雅集”沉浸式旅游體驗,將千年古韻融入踏青之旅。同時,聯動本地非遺傳承人、文創企業及餐飲品牌,推出“賀蘭山文化主題游”線路,假日期間共接待游客1.64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25.55萬元。
西夏區為滿足游客清明踏青出游的習俗,提前發布賞花地圖,推出登山踏青、賞花觀景等5條旅游線路,以賞花游攪熱春季文旅市場。西夏公園、賀蘭山運動公園等熱門打卡地鮮花爭奇斗艷,人氣滿滿。清明期間,共接待游客7400余人次,直接營業收入74.71萬元。
鎮北堡西部影城以“影視+民俗”為主題,舉辦“踏青尋春”民俗體驗游活動,推出精彩紛呈的民間傳統技藝系列表演,持續帶給游客全新體驗,節日期間共接待游客1.4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59.4萬元;漫葡·看見賀蘭沉浸式演藝小鎮充分釋放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示范引領效應,“賀蘭山花神節”夢幻啟幕,“西北版十二花神”展現獨特春日浪漫,花神舞、大巡游、賞煙花、唐代簪花禮、祭花神等民俗儀式,不斷創新消費場景,節日期間共接待游客2.89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362.4萬元;西夏風情園馬戰表演《烽火西夏》還原金戈鐵馬的時代,共赴千年之約,節日期間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直接營業收入3.99萬元。
“我們通過創新消費場景、豐富產品供給,正將‘春日限定’轉化為‘四季常青’的發展動能。”西夏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耕文化資源,推動文旅融合向全域化、全季節延伸,進一步釋放“文旅經濟”潛力。(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