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著,開放型經濟持續壯大,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這里大顯身手,獲得很多新的機遇及廣闊發展空間。
近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于鷙隆表示,過去幾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先后跨越3萬億和4萬億兩個大臺階,去年達到4.98萬億、增長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3.2萬美元、居全國首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吸納就業超過60%,企業數量超過95%,形成了京東、抖音2個收入萬億級民營集團,小米、美團、快手、騰訊、百度5個千億級民營集團,對促進創新、穩定增長、增加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每天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國高新、國家級專精特新及獨角獸企業數量領跑全國各城市。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萬億元,增速達到7.5%左右,位列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第一梯隊;科技服務業以占全國一成的企業數量,創造了兩成的收入,貢獻了三成的利潤。北京市建立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已分13批推介近1300個項目、總投資超1.7萬億元。支持民營企業依托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化開展協同創新,產業協同力深度拓展。建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機制,推動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聯合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產業鏈織網對接行動。
北京持續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2024年解決企業訴求5.8萬個;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全面實現“掃碼檢查”;創新推出政策服務、數字服務、熱線服務“三送”服務,12345企業熱線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7%。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于鷙隆介紹,近年來,北京密集推出超過1500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塑造了“北京服務”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注冊在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10家,管理基金2.26萬只,規模4.63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6.3%、15.7%、23.3%,持續優化創投發展環境釋放出了巨大能量,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談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新措施,于鷙隆表示,北京將聚焦市場準入,解決好隱性壁壘的問題;聚焦市場環境,解決好公平競爭的問題,推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地方立法,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聚焦權益保護,解決好市場秩序的問題,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大力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聚焦創新優勢,解決好顛覆性創新潛能釋放的問題,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與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持續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開放;聚焦要素配置,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優化升級,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盡職免責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
下一步,北京市發改委將持續優化創業投資發展環境,為促進民營經濟及創投行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北京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參會企業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將勇擔時代重任,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