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盡管特朗普政府試圖以各國對美國商品的征稅情況為依據,來決定本次對各國加征額外關稅的稅率,使這些額外關稅看起來“不那么嚴苛”,且稅率也低于此前特朗普對各國所威脅的 “對等” 水平。但正如一些觀察人士所言,若論其影響,仍然好比是美國向世界貿易體系投下了一顆“核彈”。
此舉的影響將是深遠的。特朗普把他所描述的關稅舉措視為能夠快速解決美國長期經濟困境的良方,但這實際上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在貿易領域的侵略性行徑必然會引發報復措施,那些被美國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國家,似乎是因為“膽敢”和美國進行貿易往來,就遭到了懲罰。
美國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由其一手造成的兩難境地,且在這種境地中,美國也絕無法“獨善其身”。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沖擊波”將在整個多邊貿易體系中蔓延開來,全球經濟的運行成本也將大幅飆升。美國保護主義、單邊霸凌性質的關稅政策也將會引發一系列傷害其自身經濟的“回旋鏢效應”,既無法幫助美國解決貿易逆差和聯邦赤字,也無法重振國內制造業,只不過是給美國國內那些為了勉強維持生計而苦苦掙扎的支持者們提供了一些虛無縹緲的希望罷了。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體系下,“對等原則”確實存在,但這并不等同于關稅上的絕對對等。世貿組織的對等原則強調的是一種全面的平衡,以確保所有成員都能從整個貿易體系中獲益,而非簡單地在雙邊貿易關系中一對一地匹配關稅數字,或是追求實現雙邊貿易額上的對等。
世界貿易組織的對等原則旨在促進成員國之間公平且平衡的貿易關系,但美國政府的單邊關稅政策卻是要顛覆這一理念。美國政府將關稅當作武器,企圖迫使美國的貿易伙伴做出讓步,意在建立一種不公平且失衡的貿易體制。美國的行徑破壞了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同時也是對世界貿易組織基本規則的公然無視。
世貿組織的約束關稅是各成員通過“以市場換市場”的方式,基于對等原則談判所得出的結果。但美國政府對此卻選擇視而不見。世貿組織還要求不斷推進貿易談判,從而實現動態的對等。與世貿組織的對等原則相比,美國定義下的 “對等”極其狹隘,照此行事必然會適得其反。
華盛頓那些紙上談兵的政客們對“對等”概念的狹隘理解,以及對“美國優先”理念的執迷,促使美國政府不計后果地選擇了將關稅當作武器,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美國自己并無法對這些措施產生的后果“免疫”。
正如歐洲央行所預測的那樣,如果歐盟對美國的行為進行報復,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下降 0.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發出警告稱,由關稅戰引發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阻礙美國的經濟增長。
那些為美國總統提供政治資金支持的富豪們可能感受不到這種壓力,但普通美國民眾卻無法幸免,類似“情況會好轉”這種空洞的承諾,更無法讓他們產生任何好感。
實際上,美國的貨物貿易大幅逆差緣于其國內財政的失衡和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特朗普希望既強化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獲取鑄幣稅,又實現貿易平衡,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市場規律。換句話說,美國想要“甘蔗兩頭甜”,那是不可能的事。
這場大規模的關稅戰,或許對美國而言會成為一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事實會證明,4月2日不會成為美國領導人所宣稱的“解放日”,美國狹隘的盤算,注定只會“再次失算”。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4月3日社論
原標題:Waging tariff war against the world likely to make America fall again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 吳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