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又見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p>
作者 | 劉兆春
題圖 | 畬族高山流水敬酒禮
又是一年“三月三”。每年這個畬族傳統節日里,會昌縣洞頭鄉洞頭畬族村都熱鬧非凡。身著絢麗多彩畬族服飾的村民們,舉著“九龍九鳳”沿街祈福巡游,省級非遺項目畬族擺字龍在人群中穿梭騰躍,山歌對唱、斗笠舞等極富民族特色的節目接連上演。不久前,繼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非遺旅游小鎮”“國家森林鄉村”、2024年“風景獨好”旅游名村等榮譽后,洞頭畬族村又捧回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榮譽牌匾。戶籍人口僅1659人,其中畬族村民就有971人的洞頭畬族村,從昔日邊遠貧困的畬族小山村,已蝶變成遠近聞名的旅游村、幸福村。華麗轉身的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致富密碼?
會昌洞頭畬族村“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現場。
團結互助共建美麗鄉村
走進洞頭畬族村,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寬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一棟棟極具畬族風情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新建的污水處理廠、衛生院、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處處洋溢著和諧與繁榮的氣息。誰能想到,過去的洞頭畬族村是另一番景象:坑洼泥濘的土路,破舊不堪的房屋,垃圾隨意傾倒,衛生環境臟亂差。藍松圣,洞頭畬族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這位土生土長的畬族漢子,見證了村子的變遷?!拔覀兇宓靥広M閩交界處,平均海拔550米,是典型的山區村,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村民們出行十分不便,更別說發展經濟了。”藍松圣回憶道,“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痹谒膸ьI下,村黨支部積極爭取資金 1.8億元,先后實施“四好農村路”、學校、衛生院等26個重點民生項目。不過,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部分村民對拆除危舊土坯房、破爛豬圈不理解、不配合。后來,藍松圣帶頭拆除自家的危舊建筑,組織村干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為化解矛盾,村里還邀請各民族有威望人士組建“五老”隊伍,一人帶動一家,一家帶動一族,臟亂破舊的面貌迅速改觀,越來越多的村民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藍松圣深知,實現團結共富,不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筑牢民族團結的精神根基。2023年1月,在村黨支部的倡議下,村民們自發參與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基地?;刂醒氲摹巴闹保笳髦?6個民族緊密團結?;孛吭麻_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至今已舉辦26次,參與人數近萬人次。177米長的民族團結一家親長廊獨具匠心,采用草木結構,形如古代畬民搭建的人字架草寮,內頂與兩側懸掛著56個民族特色的燈籠和圖騰,夜幕降臨時,燈光閃耀,別有一番風味。有300余年歷史的洞頭畬族擺字龍,是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由7節或12節龍身組成,在鑼、鼓、嗩吶的激昂伴奏下,表演者通過游、盤、翻等技巧,讓龍身不斷變換隊形,擺出“天下太平”“安居樂業”“不忘初心”等寓意美好的漢字。每逢重大節日,或是迎來游客,擺字龍都會精彩登場。在藍松圣的帶領下,各民族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關系愈發融洽,一幅團結互助、共赴富裕的新畫卷,成了洞頭畬族村的真實寫照。
村民舉著“九龍九鳳”沿街巡游。
文化興盛畬鄉特色濃
“三月三”活動期間,游客潘女士被洞頭畬族村的古民居和非遺表演深深吸引,她說:“這里的風景美如畫,民族文化氛圍濃厚,非遺表演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我要把這里的美好體驗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倍搭^畬族村文化資源豐富,有特色古民居300多間,省、市、縣三級非遺達24項。為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活”起來,該村以文旅融合發展為抓手,以民族風情為賣點,先后修繕苞茂第、聯班第等366間古民居,建立民俗文化展館,改建特色民宿群,建設集旅游、康養、產業于一體的特色畬鄉小鎮。苞茂第是洞頭鄉保護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是國學生藍震華在1720年建的,取名苞茂第,是寓意子孫后代能如枝葉般繁茂。村里通過修繕保護,打造了大大小小41個展覽館,主要展示畬族民俗文化、歷史變遷、婚俗服飾、日常生活起居、村史及農耕器具等。每年,村里都會舉辦民俗文化節、“三月三”烏飯節、“村晚”、農歌會、鄉村趣味廚藝大賽、鄉村趣味運動會、芙蓉李采摘節等活動。活動中,各族村民與游客一起觀畬族擺字龍、嘗灰水米粿、打糍粑、做擂茶、吃烏米飯、編竹藝、刺畬繡……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2023年,洞頭“村晚”入選文旅部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鄉村趣味運動會在央視全程直播,洞頭畬族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升。當年,洞頭畬族村接待游客18.6萬人次,旅游帶動食宿、采摘、農特產品銷售等相關收入超 1200萬元。曾在外務工的村民藍天翔,看到村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毅然返鄉創業。在政府的扶持下,藍天翔于2016年冬開起了農家樂?!按謇锝洺=哟龔V東、福建、香港以及周邊地區的游客,他們在我這里體驗畬族傳統酒席——長桌宴。”這幾年,藍天翔還在山上種了蟠桃、芙蓉李、百香果等水果,通過采摘游進一步吸引游客。洞頭畬族村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推動非遺傳承。洞頭畬族中心學校將畬族擺字龍列為特色課程,聘請省級非遺傳承人藍兆興擔任輔導老師。藍兆興的孫子藍浩文,現讀九年級,從小就對舞龍充滿好奇?!皠傞_始學舞龍的時候,覺得很難,特別是擺字環節,每個人的控位要非常準。”藍浩文說,“在爺爺的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現在我也可以上臺表演了?!?/p>
游客體驗畬族長桌宴。
產業振興吃上“旅游飯”
洞頭鄉森林覆蓋率高達88%,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為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皠傞_始村里要引進芙蓉李種植時,大家心里都沒底,擔心種不好,也怕賣不出去。”村民藍德武回憶道。為打消村民的疑慮,村委會發出產業聯創共建倡議,成立專業合作社,實施資源共享、技術共育、銷售渠道共建行動。村委會與經銷商簽訂銷售協議,為村民吃下“定心丸”。在村委會的帶領下,村里的芙蓉李種植規模迅速壯大,產品也供不應求。藍德武高興地說:“這下我家每年能增收幾萬元,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背塑饺乩?,洞頭畬族村還大力發展“百千萬”民族團結產業示范帶,即百畝煙葉油茶、千畝高山蔬果、萬畝(桶)豐產毛竹香菇。這一產業示范帶帶動了全村168戶420余人致富,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萬元,人均收入17000多元。村里的蔬菜基地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洞頭芙蓉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洞頭畬族村尤為注重創新產業模式,推動“旅游+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通過開發旅游農特產品,發展果蔬采摘等觀光農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如今,越來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不少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就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洞頭畬族村的成功,是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產業振興協同發力的生動實踐。在這里,各民族緊密團結,攜手共進,將曾經的“窮山溝”變成了富裕美麗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