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曼谷時間下午,忙完了一上午的工作以后,我在家附近的一個單層平房小餐廳里吃了一頓簡單的午飯。已入夏的曼谷很熱,36度的高溫把近20桌客人都趕到了餐廳室內的空調區域。室外的桌子都空著,前面是一片露天停車場。
我剛吃完,放下餐具準備喝口水。忽然,餐廳搖晃了起來,像在海上漂浮的一艘小船。我舉著杯子,定睛環顧了一下四周,想確認是不是自己有點頭暈。又一陣海浪的搖擺再度襲來。
我向朋友確認:“是地震了嗎?”
我們面面相覷,他說:“地震了嗎?我以為我高血壓犯了。”
餐廳里的客人全部安靜了下來,大家都感到了不對勁,但又不敢確認。我的位子在窗邊,窗外200米就是通往機場的高架路橋,橋上的路燈細細的桿子頂著大大的燈頭,在藍天的映襯下緩慢地左搖右擺。
“地震了!”我喊了出來。那些從來沒有付諸過實踐的地震防災知識在我腦海里亂竄,到底要撿起哪一條用?!我一片空白。
可笑的是,職業本能居然沖到了腦力角逐的前面,我立即拿起手機,在工作小組群里發了5個字:“曼谷地震了”,消息發出時間,是曼谷時間13:29。
發完信息,我本想立即躲到桌子下面。但在朋友的提醒下,我們決定尾隨大部分食客的決策——馬上跑出餐廳。
走之前,我還是拿起了掛在椅子上的包——雖然這是防災手冊里的不推薦動作之一。
餐廳就餐的客人大概有三四十,我在迅速往門口移動的人群中,聽到了兩三個中國人的聲音。很快,大家全都跑到了門口的露天停車場。萬幸,這里不是泰國最繁華的地段,周圍沒有高樓林立,唯一的風險是距離我們200米外的高架橋。
在往外涌的時候,我忽然想到:我6歲的兒子還在學校!怎么辦?被人群包裹著,我無法思考,直到來到停車場,大家在酷曬中成堆成堆地站著,討論究竟是哪里地震了,還有不少人給家人打電話問平安。
我趕緊拿起手機,看到學校群組里已經通知地震并發來了孩子們平安聚集在操場的照片,我的心終于安定了一點。
遠處高架上的路燈成了我們區分頭暈還是地震的指標。大家盯著燈看了很久,直到十幾分鐘以后,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所有人才紛紛回到餐廳收拾東西,結賬,然后離開,沒有人趁機吃霸王餐。
就在這一會兒,我看到了中國地震臺的消息:緬甸發生地震了。
之后,我坐上車迅速前往孩子的學校,一路上不停地跟進泰國的新聞。社交媒體上很快出現了關于市區地震的視頻:天鐵列車在車站鐵軌上左搖右擺;摩天大樓頂樓的泳池水瀑布般涌下。
工作日的下午2點左右通常是“堵城”曼谷交通狀況不錯的時候,但今天的地圖上,所有的路幾乎全是最深的紅色。沿途能看到的高樓公寓都拉響了安全警報,大家都走到外面馬路上,在酷熱中焦灼地等待。很多建筑工人沿著路邊往家的方向走,大概是因為地震,工地都停工了。
很快,我的本地通信軟件LINE上,紛紛跳出信息,所有我加過聯系人的機構、餐廳、服務公司等等,全都彈出通知,因為地震臨時關閉的消息。朋友圈平時需要搭乘地鐵和天鐵的朋友,也轉發了公共交通部分停運的新聞。
泰方很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股市交易所停止交易,機場也停運了。不同地區對此次地震的等級測定也在不斷更新,泰國官方公布的最新等級是8.2級。
我把這些消息和一路上拍到、看到的馬不停蹄傳給了報社工作聊天組。后方的團隊的小伙伴們就像樂高的小積木一樣,迅速組合成了不同的報道作戰分隊,處理著從緬甸、泰國、中國以及相關地區涌來的信息。
而就在地震發生后的這幾個小時里,我的手機還在不停地彈出朋友、家人、同事焦急地對我們安全的確認。我心里最牽掛的孩子,也已平安回到我身邊。
這個下午,我一直在看社交媒體的消息,很多70后泰國人都說這是他們出生以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
經歷了這突然的災難,雖然我和家人都幸運平安度過,但我的心情卻很難平復。我住所附近的許多高層公寓在猛烈的搖晃后都出現了墻面斷裂,好多人在酷暑中無家可歸。
在北邊倒塌的工地下還有幾十個生死未卜的工人,他們是不是像我一樣,也許家里還有一個小小的孩子在等待他們回來?還有十多天就要到泰國的新年——宋干節了,這也是東南亞不少國家共同的新年。
都說新年的愿望比較容易實現,那么我想許個愿:愿最壞的已經結束,愿遭遇危機的人絕處逢生,愿少一些生命在這場災難中逝去。
(中國日報駐曼谷記者 楊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