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6日電(記者陳博文 潘一僑)3月25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應高度重視以東盟為主體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格局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RCEP對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意義重大。
遲福林指出,發展與沖突已成為未來10年全球面臨的突出矛盾,西方主要矛盾在于沖突,而東方則聚焦發展。在此形勢下,RCEP的生效實施影響深遠。作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經濟總量、人口數量、貿易總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具有公平、包容等顯著特征,成員國涵蓋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以及最不發達國家,其經貿規則包容性突出,最不發達國家將從中獲益最多。并且,RCEP潛力巨大,目前日韓對RCEP原產地規則的出口利用率達50%左右,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成員國對原產地規則利用率尚不足3%,發展空間廣闊。在美國挑戰全球自由貿易的背景下,RCEP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重大利好因素。
他認為,必須高度重視RCEP的全球影響。一方面,RCEP區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東盟預計在2030年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未來5—10年,RCEP仍可能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RCEP促進各經濟體共享紅利,如柬埔寨預計在2028年因RCEP實施而擺脫最不發達國家地位,但當前需要各成員經濟體主動開放,使最不發達國家更好享受政策紅利。此外,RCEP區域合作面臨重要機遇,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預計今年10月簽署,中日韓自貿談判預計今年上半年取得突破,一系列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為區域經貿合作創造了廣闊空間。然而,RCEP也處于關鍵節點,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遲福林強調,各方在關注中國與歐美關系的同時,更應重視中國推進以東盟為主體的RCEP進程,這應成為應對美國挑戰背景下,中國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各方對此重視程度仍顯不足。
他表示贊成張軍秘書長在發布會上關于亞洲經濟一體化的觀點,并表示中改院受邀撰寫了《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的下篇《RCEP:塑造亞洲經濟新未來》,建議學者和媒體高度關注RCEP在亞洲經濟一體化中的角色與作用。
遲福林判斷,RCEP有可能實現擴容并由區域性組織轉向跨區域組織。他提出推動香港盡快加入RCEP,此呼吁已持續5年。若2025年中國香港、智利、斯里蘭卡等經濟體加入,RCEP將成為跨區域組織。不僅如此,RCEP還有可能與上海合作組織、海合組織對接,未來若能將三個區域結合共建自由貿易區,將有力應對美國挑戰,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鍵抓手。
他還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與香港合作的根本在于共同推動區域合作進程,目前香港與RCEP區域的投資與貿易占其對外投資貿易總額的60%—70%。因此,更好發揮兩個自由貿易港在區域合作中的樞紐作用至關重要。
遲福林呼吁,博鰲亞洲論壇應在亞洲經濟一體化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當前,在重視歐美問題的同時,首要任務是解決好周邊問題,周邊穩定發展將為中國和亞洲的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