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22日長沙訊 3月21日,國防科技大學軍政基礎教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團隊帶領大二學員赴湖南省辛亥革命紀念館,將課堂延伸至歷史現場,用這場“行走的思政課”以實景追溯近代民主革命脈絡,引導學員從黃興“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筑牢新時代科技強軍的使命擔當。
湖湘大地作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孕育了黃興等一批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其故居不僅是歷史遺存,更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鮮活教材。黃興故居坐落于長沙縣涼塘,見證了黃興從耕讀少年成長為“共和締造者”的歷程,其“無我”“篤實”的革命精神與家國情懷,為思政課提供了生動的實踐場景。
本次實踐教學是國防科技大學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縮影。在實踐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近代史教學深度融合。學員們觀摩黃興手書“篤實”座右銘、復原的祖宅居室及華興會起義史料,沉浸式體悟“孫黃并稱”時代的風云激蕩。故居內陳列著黃興變賣祖產支持革命的往事,讓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犧牲小我、矢志救國”的信念抉擇。
黃興故居內的一件件文物,成為思政課的無聲“教具”。學員們在黃興手稿前駐足,感受其“篤實”精神對個人修養的啟示;在復原的書房中,聆聽授課老師講述黃興將馬克思主義早期思想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的探索歷程。這種“以物證史”的教學方式,不僅深化了學員對近代史的認識,更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象化為可觸可感的實踐智慧。正如學員陳奕陶在參觀后感慨:“歷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前輩用生命書寫的答案。今天的科技強軍事業,需要我們以同樣的‘篤實’精神去開拓創新。”
軍政基礎教育學院始終將思政課作為鑄魂育人的核心陣地。近年來,學院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將革命文化、科技報國等元素融入專業課堂,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例如,在大學物理課程中,教員以黃興“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類比科大人的創新擔當;在軍事測繪教學中,通過革命年代測繪支援前線的案例,詮釋“科技強軍”的歷史傳承。這種跨學科融合,不僅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而且激發了學員將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強軍事業的行動自覺。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紀念館中,通過文字、圖片、實物、雕塑、場景、多媒體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湘籍仁人志士對辛亥革命的偉大貢獻。黃興等革命先輩“為國家前途,為民族命運不顧一切”的精神,振奮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使大家深刻體會到革命歷程的曲折艱難和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領會到了湖南革命志士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
軍政基礎教育學院課程組通過“實景教學+理論闡釋”,“歷史敘事+現實觀照”的創新模式,讓學員在革命先驅的足跡中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堅定“強軍有我”的信念。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大思政課”建設,以湖湘紅色資源為依托,為培養更多“胸懷家國、篤實創新”的新時代軍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陳奕陶 吳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