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王家洼子漁場的養殖基地里,一派忙碌的“水上春播”之景,“蟹老板”張婷正忙碌地指揮蟹苗投放工作。
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從運輸車上卸下一箱箱蟹苗,再將蟹苗輕輕放入桶中,倒入池塘,這些蟹苗在經過長途運輸后依然活力十足。
與往年不同的是,張婷今年對蟹苗投放進行了精細化管理,她將蟹苗按照規格分為35頭、50頭、60頭等多個等級,分別投放到不同池塘。張婷表示,通過精細化投放,可以讓螃蟹在成長過程中大小更加均勻,確保中秋節上市時產量和品質都有保障。
此外,張婷還特別關注蟹苗投放的時間和環境。她說:“蟹苗投放的最佳時間是3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水溫適宜,蟹苗的成活率更高。我們選擇的蟹苗投放時間是3月21日之前,這段時間的氣候條件與南方蟹苗的原生環境相近,有利于蟹苗的生長。”
今年她將養殖水面擴大到近千畝,預計產量一百余噸。張婷表示:“今年我們依然選擇了優質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苗種,這種蟹苗適應性強,品質優良,非常適合本地養殖。”
目前,第一批15000多斤蟹苗已經從安徽運達,接下來還將陸續抵達5批蟹苗,預計在3月21日之前完成全部投放。“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精細化管理,帶動更多養殖戶增收致富,讓大閘蟹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張婷說。
據興慶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孫紅玲介紹,近年來,興慶區大力發展蝦蟹養殖產業,朝著創建國家級現代產業園的目標邁進。2025年,興慶區大閘蟹養殖面積近5000畝,包括湖塘和稻田,預計產量300噸以上,較去年即將翻兩番。
此外,興慶區與國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合作,引進陽澄湖一號新品種,優化了品種。同時積極與區外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在養殖戶實際操作中給予技術指導,積極爭取寧夏、銀川市相關扶持資金,實現“一企一策”。
“下一步,興慶區將繼續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提高產品附加值,并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品牌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吸引更多農戶參與到河蟹養殖產業中來,推動河蟹產業鏈降本增效、提升品質,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孫紅玲說。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