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記者在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推進會上獲悉,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兩重”標志性工程,工程建成后,預計年增加農產品產量約25萬噸,提升灌溉“四預”能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惠澤沿線436萬群眾。
青銅峽灌區位于寧夏中北部,是中國六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引黃灌溉歷史,也是中國最古老的特大型灌區之一,覆蓋寧夏銀川、石嘴山、吳忠3個地市11個縣區,區域面積2.12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總面積近三分之一,人口占寧夏總人口的五分之三,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精華地帶和核心區域。
青銅峽灌區有秦漢渠、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西干渠、泰民渠、大清渠等7個灌域,灌溉面積506萬畝,占寧夏總灌溉面積的48%,糧食產量占寧夏糧食總產量的43%,是寧夏糧食和優質農產品重要產區,是保障寧夏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地區。
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總投資約70億元,旨在打造“節水高效、生態良好、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生態灌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改造干支渠道303條1300公里,新建調蓄水池9座740萬立方米,更新改造灌排泵站25座,治理排水溝道22條377公里,建設數字孿生灌區,受益人口436萬、工期3年。工程建成后,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深度控水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寧夏水利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齊敦哲介紹,工程實施后,將消除原有渠道的安全隱患,提升灌溉效率,解決灌區內長期的灌溉矛盾,為寧夏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像 楊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