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8日電 據水利部消息,3月18日,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推進會在銀川市永寧縣惠農渠望洪段舉行,標志著這一支撐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的最重要水利設施現代化改造正式啟動,古老灌區迎來新"蝶變"。
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被確定為"兩重"標志性工程,成為今年全國重點推進的水利工程,是構建寧夏回族自治區現代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的建設既是落實"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奮力打造"四水四定"示范區的具體行動。
青銅峽灌區位于寧夏中北部,是全國六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引黃灌溉歷史,也是我國最古老的特大型灌區之一,覆蓋寧夏銀川、石嘴山、吳忠3個地市11個縣區,區域面積2.12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總面積近1/3,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3/5,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精華地帶和核心區域。灌區有秦漢渠、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西干渠、泰民渠、大清渠等7個灌域,灌溉面積506萬畝,占全區總灌溉面積的48%,糧食產量占全區糧食總產量的43%,是自治區糧食和優質農產品重要產區,是保障自治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地區。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持把推進水利領域"兩重"項目建設作為先行區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為深化拓展"四水四定"的重要基礎,自治區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草、農墾等部門和相關市縣通力協作,水利廳精心組織,壓茬推進前期工作,確保了工程順利實施。工程通過改造灌排設施、新建調蓄工程、實施數字賦能等,打造"節水高效、生態良好、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生態灌區。工程建成后,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深度控水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提升灌溉"四預"能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傳承古灌區文化、展現"塞上江南"新風貌,讓2000多年古灌區煥發新生機。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入落實"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精耕細作、精準施策,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搶抓工程建設黃金期,在確保質量安全前提下,努力建設"進度、質量、安全、效益、廉潔、文明"六優工程,為建設先行區、"四水四定"示范區提供堅實支撐。